据美国ABI Research预测,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突破千亿美元。随着智能家居领域边界被不断拓宽,涌入掘金的企业也持续增多。纵观全局,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单品,成为多数企业的入局支点,充分竞争也让智能单品市场呈现白热化势态。目前,大势所趋的智慧成套,成为行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包括亚马逊、海尔、小米,都已开始布局差异化,意欲突围。
智能单品持续快速引爆 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中断言:“在不远的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合潮流。”
2014年,Google率先抛出32亿美元收购智能硬件企业Nest;同年,SAMSUNG、LG相继推出智能家居平台;随后,搭载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发布,为全球智能家居热度引爆补上临门一脚。
而今,全球智能家居正朝千亿级市场进发,这主要归功于以智能音箱为首的智能单品,在C端市场的增量提拉。调研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底全球智能音箱数量将达1亿台,而去年这个数字只有4000万。
随着消费电子、互联网、乃至运营商等产业链关联方的纷纷进场,智能音箱的强劲势头延续到了国内,并形成较为稳固的市场竞争格局。包括京东以渠道资源助推的“叮咚音箱”;风靡娱乐短视频软件的“天猫精灵”和“小爱同学”;百度小度智能视频音箱等……数据显示,国内智能音箱9月销量达到46万台,而智能门锁、智能闹钟、扫地机器人等小家电,也呈现茂盛增长势头。
智能单品的爆发不无原因。智能家居作为新兴蓝海市场,消费者亟待市场教育。而成本、门槛“双低”的入口级小家电,契合大多数企业“流量为主 利润为辅”的试错期战略,成为入局的敲门砖。但企业的集中涌入也加速了这块“舒适区”的竞争饱和,企业逐步探及产品创新的天花板,同质化现象层生,价格战成为主旋律。
企业向智慧成套转型 海尔智慧家庭落地成果突出
随着智能单品市场呈现白热化,智能家居主战场开始向智慧成套转移。原因在于,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是全屋成套产品通过联通、协同提供主动智慧服务,而多品牌、多标准间的智能单品,难以通过拼接形成完整的服务场景。
亚马逊早有准备。其自2014年发布Echo音箱之后,便埋头于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软件和技术开发。9月份,亚马逊连续发布智能手表、微波炉、智能插座等系列产品。显然,作为互联网电商龙头,亚马逊意图借助渠道优势,将入口级产品作为Alexa的铺设载体,“从软到硬”布局智慧成套。但亚马逊的战火并未燃及国内,目前打造的小家电阵列,也还像是“预备军”。
小米的成套战略与亚马逊相仿。在旗下智能音箱“小爱同学”挥鞭越马的同时,其也在推出价格厚道的空气净化器、路由器、智能门锁等细分单品,广铺入口。体量庞大的手机用户流量是小米的先天优势,此外,通过“参股不控股”整合210余家企业打造的闭环生态链,小米智能硬件也在尽可能丰富品类。不过,小米生态链企业多专注于小家电产品研发,在大家电硬件制造方面略显单薄,这在小米智能家居“全家桶”不及3万元的价格中也得以体现。
区别于亚马逊、小米“由软到硬”的转型策略,海尔的智能家居探索依托其硬件制造优势,从一开始就聚焦全屋成套,并不懈布局生态。目前,海尔的“4+7+N”全场景智慧成套方案覆盖厨房、客厅、卧室、浴室4大空间,产品品类覆盖空气、用水、安防、娱乐等各个领域,且所有硬件相互实现联通协同,并支持用户随心定制家电配套。
硬件是基础,海尔更大的布局在生态,海尔目前做的是全开放、兼容的资源生态,对其他品牌硬件或服务资源方持包容态度,集众人之力,共同提升用户端智慧家庭的使用体验,达成双赢乃至多赢。譬如,海尔基于RFID技术、衣物品牌、洗护品牌等资源,打造多方合作的“衣联网”平台,能够通过洗衣机,实现一键购物、衣物识别洗护等场景服务,并且功能会随着资源拓展持续迭代。这是开源生态的便捷之处,也让海尔在落地方面少走很多弯路。据了解,海尔智慧家庭成套销量已经破500万户,数万、数十万成套大单连续不断。
放眼全球智能家居,不论是从智能单品转型成套,还是坚持己见埋头向前,企业间难分孰优孰劣,只有路径之别。它们的最终目标,还是那对于物物相连的美好期冀。即便我们还远未探及这片辽阔市场的边界,但目之所及,5G技术的兴起又将为企业提供新一轮机遇。可以明确的是,我们正跟随这些企业的一步步试错和探寻,向着未来越走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