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所谓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以上种种,往往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家。
家,始终是中国人磨灭不掉的印记,它承载着所有人对生活的最终幻想和归属。
人的一生可能会拥有许多个家,每个家都是人生的一个篇章。无论是单身贵族,还是二人世界,或是三口小家、祖孙同堂……家人在共有的空间里彼此连接,凭着爱和缘成就独自无法完成的人生体验。
从实用主义到精神消费,家居正进入美学时代,城市新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开始真正拥抱家居美学。家居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学?或者说,当代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家居美呢?
家居之美,始于颜值
审美即颜值,颜值即正义。家居美,当然首先在空间形体之美,体现在形、材、质、色所构成的协调之美。这是客观之美,符合美的规律和科学,美得有道理。
家居之美体现在:
1、时尚的款式与造型
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是当下家居空间的审美主流。这种简约与现代体现在更圆润饱满的轮廓线条,使家具形象变得更加亲和、自然,营造出更生气、灵动的室内空间。
2、多元丰富的场景色调
色彩是品牌重要的的个性特质。色彩意识不仅体现在单体家具的材质用色上,更向系统性的整体空间色调搭配发展,营造出更加多元、丰富的场景色调。
3、匠心独运的材质与工艺
工业技术的进步为家具行业带来更多元丰富的材质运用。金属、水泥、石材等非传统家具材料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家具中,这些材料极大的丰富了家具材质的触感,给家具带来新颖时尚的视觉感受。同时,传统木材材料背赋予更加丰富精致的图形肌理,设计感爆棚。
4、别具一格的饰品艺术
外景内置,刚柔混搭的饰品设计极大的增添了空间的艺术性,赋予空间独特的生命力。高雅、精致、自然的装饰品是家居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5、风格能力基础上的去风格化
风格是什么?是空间的梳理,是色彩的分配,是材质不同的搭配。现今,人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单纯注重风格设计,因为风格是千变万化的,风格方式也要在生活思想的指导下来做;房子代表主人特色的,不要用风格去锁定他,不会僵化在某种固定风格之中,而是要用风格来支撑他。所以,“风格”只不过是一种标签,剔除标签的打扰,让不同家具混搭融合成自己喜欢的“风格”,通过合理搭配每一件家具,让每个房间都呈现主人真正的风格。此所谓“去风格化”。但是,“去风格化”的基础,是首先要具备能够严格、严谨、完整的打造风格的能力。
包容生活的多样与多元
家居生活真的只一个“看着美”就可以了吗?美必须回归生活。单一的视觉对于家居生活体验而言当然是单薄的,真正的颜值,不仅仅是“看着美”,而应该是漂亮皮囊与有趣灵魂的合二为一。House is not home——家不是房子,家是生活方式。家不仅追求空间形体之美,更需要有包容生活的多样与多元。
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生活形态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居住的空间被赋予了更多不一样的使命,“家”的定义也在悄然改变。家人的生活方式,决定家的样子。家,正在被重新定义。传统的家居空间布局,无法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生活方式。人们正在打破原有的格局,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与家人的相处方式,重新定义家的设计。
蒋勋曾经为我们描绘过美的生活方式:“美其实是回来做自己,我能够不被这个流行所干扰,我知道我自己要什么。”而生活和家居美学,则是将感觉与情感规律赋予生活。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你所经历的美好生活形成理念,以更为感性的方式呈现在家居生活当中,再融入自我的品味格调,就形成了符合自身层次追求的美学。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方式,因此,家的设计不仅追求空间形体之美,更需包容生活的多样和多元。探索具有空间灵魂的生活情景。通过设计实现对人真正的关怀,提升生活品质,传递家人之间的爱,让人栖身于当下与己有关的“生活与主义”当中。简洁中的变化性,纯粹中的复杂性,都为人们带来美妙的丰富体验。家居设计要从生活的本质思考,形成新的设计观念,无论是空间还是家具设计,不仅串联起材料、造型、色彩、工艺等着眼于外观的美,而更重要的是家具所营造的空间以彰显空间主人的职业属性、性格特质和内心情感,最终实现每一个人对于家,对于未来的梦想。
家居是一门艺术,生活是一种美学。所有的美最终都要回归于生活之中,家居空间、产品与生活的融合才是唯一。曾经,家只是满足“基本款生存”的住所,家居就是看着还行的杯子、凑合能用的椅子、扔了也不可惜的边桌......现在,中国消费者对家居空间和生活品质自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告别粗糙、告别凑合,消费者选择家居,不再完全是冷静的经济利益考量,更多是带着感情和自己价值、审美的判断。而要想在“颜值经济”中分一杯羹,需要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制造与出售产品,我们必须用专业的眼光、用专业的技术,融合消费者空间的需求,对生活的需要,打造一种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传递他们欣赏的审美观、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
来源:大家居新营销
(责任编辑/李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