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 现实真是黑色幽默——往往,愈强调“团队一体化、整体作战、统一口径”的口号之下,现实就愈呈现百花齐放,别以为这是褒义,这是“乱&散”的克制说法。 只是这种黑色幽默比较深藏,一般外人只看得到热闹,而看不出那种王菲所唱的“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TA”的两分离,甚至三分离四分离N分离都在真实上演。 热闹?!背后是砸在水力的不计成本。 1 各自为政比比皆是 以专业人士的立场看同行,往往可以对这种热闹深深焦虑甚至心疼: ——策划写的方案是要A; ——销售说的说辞不是A,至少没有强调A; ——推广出街的主题永远是A,即形象不变论; ——现场的PR活动肯定和A无关,尽管不是故意的。 很多错或者做错,其实本意没有那么恶毒,只是营销稍有统筹思维。 之于所谓的立体化组合营销或者出站,更多时候也只停留在口号上。 这么做的坏处,除了浪费成本,关键是成本没有收到回报,而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感受同样无所适从: ——到现场,销售说的是房子如何如何好?都是卖点 ——看广告,永远的高大上画面和看些看不懂的生僻词 ——被邀请活动,电话那头就是“有空来玩啊!”,最多补一句:“有礼品” 幸好消费者看不到策划报告,否则那些云山雾罩更加不知所以,没有“然”。 看起来,这是一个行业内的瞎子都看得懂的问题,但为什么还在发生?! 1、 市场天气天天晴年年晴,所以结果导向,房子卖掉了谁去精修和反省? 2、 只要最终“客户成交(或来访)”,谁去深究是销售、广告、活动的功劳? 3、 不可否认,三分离甚至更多“各说各的”,辐射面更广,乱撒网收成也不错。 抛开那些人为利益输送和潜规则,单就操作的费效比而言,只能说——在市场暖色行情里,一切看结果看大方向,就不要吹毛求疵了;但在市场变天情况下,甚至矫枉过正地要求“每一个广告成交多少客户”的苛求下,是时候反省和重构这种各自分离的散沙了。 2 到底谁是营销总? 专业人士或反击:“都是营销总负责制,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乱?!” 只是大有大的乱,当然在房地产高度进化的今天,乱到此消彼长也是小概率; 但那种局部的“无关”或“没保持步调一致”是顽固地存在着的。 莫不是想“做掉”营销总? 但愿不是,当然不是。 只是营销总无法事无巨细地落实到每一句出街文案和销售说辞,而事实上营销总把关了大方向之后,下面的执行是否偏离甚至背离,也只有天知道。 举个例子:年底回款,营销总要求“加大营销成本,拓宽访客基数” 这句话有错吗? 当然没有。 但下面的执行就是十字路口各走一边了,且看: 1、 销售大脑皮层反射的是:练好说辞,提升转化率,上客?找策划! 2、 策划理解的是:一手投广告,一手开渠道。 3、 广告公司受教的是:“如何把放大的营销成本填满内容”! 4、 公关组的小伙伴,则把知道的PR资源全部谈一遍。 这四者有没有懒政,有没有拖沓,有没有抗旨? 都没有吧! 但谁有想过在“加大营销成本,拓宽访客基数”的授意之下,如何将其正确、细致、有效、统一地分化、执行? 仅以“加大营销成本”为例,其对应的方式选择N多种: (1) 做广告 (2) 放渠道 (3) 全民营销 (4) 老带新 其中,再以“做广告”为例,对应的方式也有N多种: (1) 平面 (2) 户外 (3) 精准 (4) 圈层 再细分,以“平面广告”为例,对应的方式更有N多种: (1) 网络广告 (2) 直投DM (3) 电视广告 (4) 手机广告 再往下,还可以分个N个根目录、子目录、孙目录。 就算一切停当或者终于落位到“品牌、载体、方式”,那么主题呢? 你说,一个堂堂的营销总大人,他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甚至有必要关心到地下N多层么? “落地”两个字,说的轻松,你从空中30米落地,结果可想而知; 而事实上,在一个大方向落地执行过程中,细分细分再细分,分到后来也就懒得去分,所以经验主义乘着主观甚至私心的翅膀,就高空俯冲直接“吧嗒”了。 3 首席统筹管,该叫C什么O? 首先明确本文观点:需要专设一个首席统筹官: 1、 其角色介于营销总的助理 2、 其要求对接销售和(至少到)主案策划两个端口 3、 其需要“一人(营销总)之下”的协调并拍板权 4、 听得懂营销总的战略,并能正确转化为战术,甚至深化到各岗位的“跑位” 这个首席统筹官,还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不仅要懂专业(甚至专业的细化能力)要强于营销总,还有会协调和沟通,大到策划方案小到销售说辞。 同样,以上一段落的后半句“拓宽访客基数”为例。 首先,要明确这是推广和渠道并举的平行策略(至少起步是平行分配资源和费用) 其次,要制定(至少拍板)该阶段的主题,并针对性地调整销售说辞、广告主题,并要求PR在相关资源中进行遴选并匹配。 第三,根据一段时间的执行反馈,调整“大到推广和渠道的资源分配,小到来人来电的坪效”,并第一时间做出微调直至调整(到位)。 第四,深入一线,观摩销售接待中的执行到位、客户反馈,客户来访攀谈中对“被推广的反馈”,以及对现场活动的积极性和(销售)转化效果。 而现实情况是,更多时候这个统筹的功能若有若无: 1、 所谓有,就是营销总或案场经理兼任了这个监督和拍板的功能 2、 所谓无,就是“老大开口,各自执行,效果各异,结果导向” 反正,好了就是“皇上圣明”,不好就是销售怪策划,策划怨销售。 这种情况还和项目营销总的“出身”有关: 营销总是销售出身,其可以将更多的现场管理和带教托付给案场经理,自身可以在“统管”的立命之下,适当参与和分担统筹; 营销总若是策划出身,则偏向于策划的细化工作多一些,将自己降格为策划总监甚至经理的B角。 看起来,两种方式都有人适当“管”一下统筹,但结果是当结果不好的时候,关于责任的扯皮永不消逝。 “统管”两个字,很多时候是给营销总的,但其因为还要负责协调和工程、财务乃至对外的一些关联,的确有点分身乏术; “统筹”两个字,则是直接赋予了这个类似于营销总助理的“技术高官”,不说执行出彩,也至少不要词不达意南辕北辙。 回到全文开头,被当成了口号的“团队一体化、整体作战、统一口径”的确很美,降低不必要的大炮打蚊子,提升营销费用KPI,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守望相助。 首席统筹官这个角色——有必要,却难觅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