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项,议价,设计,正品,家装行业很少被提到的四大痛点 |
时间:2019-08-10 17:00:06 来源:网络整理 |
家装产业一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入局者众多、分利者也多。随着家装市场迎来了进一步细分,这块以“家装”为核心资源的土地上也将生长出不少参天大树,把握其中的机会点尤为重要。
以往,作为家居产业媒体,亿欧家居在很多文章中都对家装行业下一步的机会点做出了讨论,也分析了行业存在的诸多痛点。但从以前到现在,家装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并没有被解决的痼疾。
在小编近来与一些家装从业人员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个行业还存在着四大痛点,这些痛点在以往较少被人提及,却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痛点一
用户讨厌的不是增项,而是“漏项”的增项
家装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但有过一到两次装修体验的消费者往往会对家装企业的服务产生抱怨,其中,最常提到的两点就是增项和交付。
在行业内,我们经常会聊到增项这个词,它似乎总是会引起业主的反感。但在一整个装修过程中,“增项”有时是在所难免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业主在做装修时,很难在一开始就从局部对家进行一个整体性的规划。无论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到半成品阶段,他们往往在脑海里面还不会浮现整家的格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业主很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施工修改意见以及新的需求。
但是,由于自身原因对房屋装修的改造提出修改意见而导致的“增项”并不是消费者痛恨的那部分“增项”。事实上,真正让业主讨厌的点在于由于装修企业、设计师或工长漏报、偷报或错报而导致的装修“增项”。
这部分增项内容可能包括材料、产品、工程上的不足。比如,有一些企业会因为减少一开始的总报价,在提交给用户的报表上“作文章”,将原本用于粉刷20平米房间的油漆量修改成7平方米所需的油漆量,用7平米的报价去写油漆所需要的材料和相应的价格。当消费者一看到报表时,就会觉得这个价格比较实惠。这就是施工前漏项的体现。
目前,不少家装企业都在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企业对BIM软件及技术的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这些新技术未来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但是,只有某种或某些产业技术型企业真正跑出来了,让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得到普及,才有可能让用户免受“漏项”、“增项”的困扰,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化技术应该给家装行业带来的改变。
痛点二
家装企业主辅材产品正品难辨别
在上一篇跟家装行业有关的文章中,小编提到一点,即家装企业一般较少提到的产品正品和质量问题。在家装企业的产品体系里面,无论是衣柜、、木门等定制类主材,还是施工中使用到的腻子粉、油漆、涂料等辅材,这些都是装修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产品。
但家装公司并不是生产产品的提供方,只是整体装修产品方案的提供商,在和众多不同生产厂家的合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如产品不是正品或是次品等问题。而这一点往往是消费者本身难以察觉到的。
不光是消费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实际上受这种困扰影响最大的是家装企业。在聊到辅材供应链的时候,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供应链企业的货源是否为正品比较担忧。
毕竟,家装行业整体上还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行业标准极度不统一,服务体系建立得还不够完善,装修这个过程本身又覆盖了很多的产品线,各个环节难以把控,不排除会有中间商或原材料厂商“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
痛点三
多数家装企业不存在真正的议价能力,先盈利才能跑得快
在聊到家装产业的痛点时,很多行业人士提到增项、交付效率、沟通效率以及客服方面都存在待解决的问题。除了这几条,议价能力其实也相当关键。
有从业者告诉小编,这个行业里的家装服务企业其实很难具备真正的议价能力,他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建立起品牌优势,有了足够的客源,才能够拥有议价权。
但对于大多数家装企业来说,建立品牌优势的条件在于先实现盈利,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靠融资走出一条快速扩张的路。
这几年来,家装行业里出现了很多反面例子,大规模扩张、挤兑竞争对手、加速融资……最终的结果是很多企业被当初把自己托起来的那股资本浪潮,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在家装行业,更真实的商业逻辑应该是先盈利再去扩规模,只有在企业探索出一条成熟的盈利道路之后,再去借资本的力量将规模做大,这样才更符合家装行业的产业逻辑,也才更符合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
痛点四
家装服务的重心应该回归到家装品味和设计理念
家装服务的本质是为用户打造一个“家”。但在装修未完成前,很少有人能不借助任何工具在脑海里浮现出家最原本的样子。这反映了当代中国装修业的一大痼疾,那就是“设计理念的缺失”。
怎么理解设计理念的缺失呢?这并不意味着家装行业设计师缺乏设计能力,而是装企、用户对装修过程中多个环节的关注度存在偏差。对于用户和装企来说,交付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最开始吸引用户或引起用户关注的点反而是“设计”。
眼下,多家家装平台都在打造各式各样的家装服务,既能做整装,又能做定制,打造拎包入住和家装全链条服务也不在话下,但大家对设计理念的重视程度却没有提高多少。
在装企更关注的施工交付环节,业主与企业产业矛盾的原因在于,成品房与一开始设计时的样图并不一致,或者存在很大的差距。这里面固然存在施工环节上的问题,同样也有家装设计风格不健全、装修企业差异化不明显的毛病。
目前看来,家装作为距离人们最近的产业之一,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所有企业的齐心协力和共同进步,一起为用户打造一个美好的“家”而努力奋斗。
正因如此,作为消费者尤其关注的方向,家装品味和设计理念也应该引起装企的重视。只有将行业的消费者服务好了,并且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这桩生意才会出现做大的机会,才能一步步迈向新的台阶。
国内家装行业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增长期、沉淀期、洗牌期之后,这个市场上的玩家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但企业类型已经明显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北京区域,以往靠“互联网家装”打天下的企业,已经不再高举互联网化的旗号,标准化家装、整装、装后服务、定制等等都已经成了它们的布局方向。与此同时,供应链、辅材、家装监理、工长平台、家装后市场等领域均有新品牌诞生。
伴随着几百家家装企业的接连倒闭,过去的这块热土似乎已经走向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个关键点上,对用户服务的重视和对交付效率、交付效果的严格要求将成为证明家装企业服务能力的不二选项。
套餐还在,但标准化家装、整装、定制已然成为家装行业的代名词
有不少人质疑标准化家装的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并不符合消费者的用户需求。但大家往往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市场并不一定是产业进化的唯一因素,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消费升级的到来都将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而信息化的普及、工业化的缓慢应用、BIM技术在家装行业中的试运行都给标准化家装的发展提供了养料。可以说,它站在了产业进化的必经之路上。
从整个家装行业的发展前景来说,在未来,它必定会经历一个产业细分阶段。亿欧家居在5月18号举办的GIIS2018中国家居家装产业创新峰会中曾经说过,过去家装行业不断有负面新闻被曝出的原因不外乎扩张太快、资金链存在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家装行业已经进入了一场淘汰战。
在这个过程中,家装产业内出现的小幅度震荡不足为奇。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很多的家装公司大力拥抱整装、拥抱局部定制,他们将个性化定制与标准化家装在某种程度上结合起来,企业彼此的差异性除了区域化以外,只在于比例大小、产品类型、产品定价和背后的服务体系以及供应链体系。
互联网家装风口已过,谁会登上下一个风口?
在一二线城市,按套餐化模式发展的家装企业还存在不少数量,但它们的产品线也不再局限于家装套餐,因为套餐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失去了几年前的发展潜力。
可以说,现阶段再进入互联网家装行业的企业,已经没有太大的活路了,因为风口已经不在他们手中,而这种模式也已经不再具有吸引消费者和市场关注的能力。
从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倒有可能成为家装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几位行业老朋友的观点来加以印证:
爱空间创始人陈炜在3月份曾表示,整个产业的互联网创新已经从链接时代、交易时代过渡到了供应链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化系统、产业工人和标准化家装三样东西在他看来是未来继续生存下去的三大利器。
其中,信息化系统将是家居建材行业未来的需求点,而它的功能将于供应链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最大家居建材供应链,很有可能成为家装行业的下一个重点关注方向
联创永宣管理合伙人高洪庆认为,传统家居行业未来的发展要靠工业化思维,工业化思维将会导致家装行业未来在技术端上发生较多的改变。
整个行业目前还处于混沌期,混沌的证据在于这个行业具备占有率低下、企业较为分散、企业类型多样化等特征。这意味着整合家居建材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企业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机遇。
家居建材行业改造空间大,供应链将成为行业重点关注方向
供应链模式的兴起,给家装企业的发展带了新的发展潜能。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大到整个家居建材行业中,就会发现整体家居建材行业相对来说仍然十分传统,存在非常大的改造空间。
有行业人士告诉小编,将来,无论是主材企业做整体家装、辅材企业做供应链整合,还是线上线下新零售、精装修的标准化,都将存在重大的发展机遇。
原因在于,在互联网家装行业风口期已过的行业背景下,不少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则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小编认为,这个行业接下来将会出现不少合作案例,因为家居建材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如果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域的话,很可能发展不出大公司。那么,这个产业势必会面临整合,但短时间内还不会跑出太大的企业。
在这条通往终点的道路上,有一大批企业会不得不频繁踩坑、交学费,可能没走到半路上就倒掉了,只有熬过这一段路的企业,方能走到终点。
|
免责声明:时尚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