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上海证券报7月18日消息,房企之间的实力竞争如今越来越多体现在融资能力上。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正在拉大,有的融资成本只有5%,而有些房企融资成本高达15%,二者之间相差10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地产和证券界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在楼盘销售有所降温、融资监管不断加码的背景下,融资能力对房企的生存和竞争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而有融资优势的房企也将更具竞争力。 在防风险的大背景下,对房企融资的监管正在趋紧。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778号文,提出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并加强了房企海外发债在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是房地产政策出台最密集的年份,其中针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监管也强于以往。 “这意味着房企境外发债募集资金仅可用于境外市场的借新还旧,无法对新项目进行融资,也不能在境内使用这部分资金。778号文是进一步控制外债总量规模,防范外债风险等监管思路的延续。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收紧,房地产企业境内外融资渠道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或进一步加大了部分融资能力较弱的房企的资金压力和融资难度。”中诚信评级公司研究院评级与债券部研究员卢菱歌说。 记者注意到,7月8日,中海地产发行双币种股息高级债券,其中美元债券票息为3.45%,港元债券票息仅为2.9%。相比7月11日佳源国际发行的利率为13.75%的2.25亿美元优先票据以及泰禾子公司票面年息为15%的4亿美元票据,中海地产的融资能力之强,在同行业中已经“独领风骚”。 到期债务压力倒逼部分房企发行成本相对较高的美元债补充资金。正因为此,房企美元债放量,既是房企拓宽融资渠道的主观意愿体现,更是融资收紧背景下一些房企的被动选择。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