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的科技创新路,用“一步一个台阶”来描述是再合适不过的。
首先就是字面意思,即海尔智家是靠脚踏实地的创新和长期积淀,造就了如今的行业引领地位。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海尔智家“温湿氧磁多维精准控制家用保鲜电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家电行业唯一牵头获奖企业。至此,海尔智家已累计获得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稳居行业第一。
而更深一层的意义,是说海尔智家创新的每一步,都代表着行业科技迎来新高度、迈上新台阶,指引着趋势迭代的下一步,更意味着用户向着美好生活更进一步。
科技每迈一步,用户体验都在更进一步
把用户需求比喻成一座山,那科技创新的过程就像“爬山”。我们知道,并非每座山都有清晰的上山路径、安全的上山路线。但对海尔智家而言,只要用户有需求,企业就应该解决需求,哪怕面前是一座还未有人征服过的险峰,也要一步步蹚出一条路。
比如,传统洗干一体机高度普遍达到170cm以上,女性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甚至需要踩小板凳。“高度过高”看似只是小问题,却是行业的大难题:如果简单压缩尺寸降低高度会导致容量变小、实用性变差;而重新设计结构又费时耗力,因为要保证平稳安静,哪怕1cm的调整都需要重新测试机身运转时的偏心和振动幅度。
但为了帮亚洲女性拿走“小板凳”,海尔智家毅然投身攻关。经过了先后百万次实验和无数次的测试,卡萨帝研发出中子和美洗干护理机,将170cm的业界常规机身高度压缩至150cm的“黄金高度”,不仅方便了用户操作、保证了运行效率,还进一步提升了功能集成度,兼顾用户洗衣、干衣、护衣等多样化需求。
冰箱领域亦是如此。通过技术突破,海尔智家推动行业嵌入式产品的离柜缝隙步步缩减,直至为0。传统嵌入式冰箱两侧的闪缝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磕碰、藏灰等问题。为此,海尔智家前后进行了20余万次实验、拿下155项专利,首创底部前置散热科技和离心变轨铰链科技,让冰箱真正实现了0闪缝嵌入。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为了解决“空调病”困扰,海尔智家全球首创聚合双向冷暖分送科技、离子瀑洗空气科技、双动力恒温净化新风科技,不仅能“只吹风不吹人”还可持续净化空气,保证全家呼吸健康;海尔冰箱首创的全空间保鲜科技和首创阻氧干湿分储科技,则能为用户带来“果蔬放7天堪比1天”“干货存9个月营养如初”的极致保鲜效果……
攀峰路上,海尔智家直面需求和难题“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代表着行业科技进步和用户体验进步。虽然困难是巨大的,但意义也同样深远。
这也是海尔智家能持续引领行业创新趋势、用户体验进化的内因所在。据统计,目前海尔智家已有200余项原创科技被行业跟进,还实现了专利、标准、国家认可、工业设计的4项NO.1。除了行业最多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有12项中国专利金奖、6项国际设计金奖,数量均为行业第一。同时,其还累计发布了97项国际标准,也是行业最多。
创新引领的背后,是与用户和全球共创
不仅仅在国内,海尔智家更在全球市场引领着一波又一波科技革新浪潮——据统计,仅过去1年时间,海尔智家就有超过1000个原创技术产品上市,新增了37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这背后,离不开海尔智家“与用户共创的态度”以及“与全球共创的能力”。在全球各地成立本土化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海尔智家线下布局了全球10+N开放式创新体系、线上搭建起HOPE创新生态平台,链接全球25万+专家、100万+一流资源。
因此,海尔智家可实时交互全球用户需求、描绘用户需求画像,实现精准的科技创新、产品迭代、体验升级:如专门针对印度市场设计的“不弯腰”冰箱,就通过“冷藏室在上”的设计让用户日均减少15次弯腰,饱受好评;在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海尔空调依据当地高温天气研发了“凉芯桥技术”,能在55℃天气下保持100%足冷量、68℃下实现稳定运行不停机。
同时,海尔智家在面对全球性的重要课题时,也可以集全球之力进行合理分工、精准攻坚、密切协同:拥有300多项发明专利、斩获德国iF设计大奖的“X11洗衣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欧盟严苛的环保节能标准,当地用户要求洗衣机不仅要高效、好用,而且必须节能环保。为此,海尔智家协同中国研发中心负责软硬件设计,澳洲研发中心负责电机升级,欧洲研发中心解决智能互联和洗净算法升级,美国研发中心提供新风技术和风路集成方案,最终打造了“全球技术集大成者”的X11洗衣机,比欧洲A级能效标准还节能50%,实现了同类产品中最高的能源效率。
凭借立足全球、辐射全球的科创能力,海尔智家的步步创新、步步引领,也持续转化成全球市场地位的节节高升:在美国、新西兰等6个国家进入TOP1;在欧洲,海尔智家连续8年市场增速最快;在东南亚,海尔智家整体份额TOP3。
海尔智家的科技引领和持续引领,不仅在于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态度,更在于从不怯于挑战“从零到一”,以及从不缺乏哪怕开辟一个全新品类、开拓一条技术新路的勇气和决心。
换句话说,海尔智家创新的每一步,都不止在挑战自己的科技上限,更是在完成之于用户体验痛点和行业技术藩篱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