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向左走向右走?
新华社记者
又要到一年毕业季,909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话题。走在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高校毕业生们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他们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有什么样的就业观?记者在北京、江苏、贵州等地高校进行了探访。
就业进入冲刺阶段
毕业日期日益临近,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冲刺阶段。今年的就业形势怎样?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李卫东说,与去年相比,疫情带来的影响会小一些,就业情况预计会优于去年,眼下,要抢抓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期。
记者从正在进行的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上了解到,各地高校纷纷开展丰富多元的就业招聘活动。
“这次就业促进周,学校一方面积极落实好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另一方面也立足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统筹资源促进就业。”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余小川说,学校联合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相关部门领导还将组成“促就业小组”分赴省外及省内各市州进一步“开源拓岗”。
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拓展就业渠道和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尽早落实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启动就业保障“春风行动2.0”,进一步优化岗位提供,为毕业生提供高效求职平台。例如,举办“大国重器”“中国制造”“新基建”等分板块招聘会,举办京津冀、陕西省等分地域组团招聘会。
华南师范大学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举措则突出“精准”二字,包括对形势精准研判、精准对接毕业生需求等。其中,就业指导课是华南师范大学的一大创新。记者在名为“求职星球”的训练营平台上看到,求职课程以游戏化的方式打开,有战队、有PK、有彩蛋、有开奖、有盲盒,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不断解锁求职新技能。
基层就业意愿增强
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记者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回乡创业的意愿有所增强。对此,多所大学就业办负责人和教育人士认为,随着高校不断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观念引导以及就业选择多样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回乡创业的选择,将成为一种常态。他们到基层放飞梦想、增长才干就是务实选择的表现。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说,和往年相比,毕业生到公共部门和基层就业意愿普遍增强,报考公务员人数和各地选调生人数明显增加,另外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领域的热情也在增加。
“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正确方向。”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毕业生张文港说,了解到四川省2021年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在毕业季来临前就坚定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无独有偶,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男生张森林也放弃了最初“扎根大城市”的梦想,最终选择签约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投身祖国核工业事业,“我想去祖国最需要的广阔天地建功立业。虽然其他企业给的薪资更高,但我更看好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的平台,我所学的专业,在这里更有用武之地。”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2021届毕业生张寅的志向是考取陕西省选调生,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出生于陕西省陕北地区边陲小镇,虽然在北京上学,看到大城市的繁华,但毕业后回报家乡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目标。而且对比金钱,我更看重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张寅说道。
就读于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黄少妃,已经在老家的医院找到工作。“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最终留在大城市,但现在求职竞争压力很大,自己决定去基层,既能够解决就业,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黄少妃说道。
以积极的心态择业
记者采访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求职方向感弱,对工作定义模糊,持“找到好的就去,不好的就等待”心态的不少,有业不就、“慢就业”的毕业生,在不同高校都存在;也有毕业生通过选择考研来回避就业竞争或满意度低的签约;还有毕业生一头扎进不符合自己的求职方向,受挫后选择放弃就业。
黄少妃说,绝大多数同学会先参加各种考试,或者考研,然后才会计划找工作,“一方面,大家希望能够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另一方面,有些人觉得求职竞争比较激烈,希望通过考研等继续提升学历,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万慧告诉记者,身边有的同学存在“慢就业”心态,觉得生活的压力有父母顶着,自己还不着急寻求工作,或者在没有找到好工作时,还不如不就业,避免对工作产生不好的印象和情绪。
北京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负责人表示,“慢就业”不是一个新词,这几年反复被提及,“首先,现在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多元,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元;其次,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毕业生可以更加从容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如何摆脱就业畏难心态?林骥佳认为,“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是多元的,也许无法划分绝对的“对和错”,“首先,它是积极的向上的,躲在家里不就业‘啃老’肯定不对;其次,个人发展要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执笔记者郭宝江,参与记者陈旭、赵旭、骆飞、吴斯洋、吴晓颖、郑天虹、陈席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