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入局的无人驾驶企业都找到了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看好的细分赛道。又或许是仅仅经历了数年发展,技术尚未成熟、也尚未实现规划化商业落地,跨赛道的企业并不多见,而智行者算是其中之一。 现在,外界对智行者有很多的定义,有的认为智行者是一家环卫行业公司,也有人认为智行者是一家物流行业公司,还有人认为智行者是一家出行类的公司。其实不然,智行者是一家“基于无人驾驶大脑去赋能各个行业”的无人驾驶公司。 与其他无人驾驶公司专注于某一赛道不同,智行者在聚焦无人驾驶大脑的同时,按照客户需求将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分为三步。第一层次是基础需求,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是不惜代价的,比如消防、安防及特种车辆。第二个层次是生活需求,把人从繁重、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类似环卫、清洁、物流车;第三个层次是精神需求,包括robotaxi、robobus,对用户而言是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是面向未来的需求,智行者有所布局,但现在还不是其发展重点。 智行者CEO张德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把乘用车比作是“五环内的市场”,其他如环卫、特种车辆这种是“五环外的市场”,我并不觉得五环外的市场比五环内的市场小。我们内部讲前期只做“五环外的特斯拉”,然后农村包围城市,和拼多多的逻辑有点像。 确切地说,乘用车是智行者的技术开发平台,低速车和特种车是智行者的产品。技术和产品要区分开,技术上一定要从最高处着眼,但落地场景则要从低往高走,渐进式落地,最终形成一个算法——落地场景——数据的闭环。 截至目前,智行者在环卫和物流场景的蜗系列产品已实现量产及规模化商用,成为智行者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或许正因为如此,外界对智行者有上述定位偏差。而这也恰恰说明智行者在环卫和物流场景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技术上以终为始,商业化落地上沿途下蛋”理论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行者”)成立于2015年,聚焦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研发,致力于成为多通用场景L4解决方案提供商,用无人驾驶大脑构建智慧生活。已获得厚安(厚朴/Arm)、百度、顺为、京东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的投资。智行者是业内同时具备开放L4技术能力及限定区域L4落地能力的无人驾驶企业。公司已有员工近300人,核心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汽车系,技术能力业界顶尖,自研无人驾驶大脑已成功赋能多领域无人驾驶产品,累计测试里程已达到数百万公里,落地2000+个点位,实现无人驾驶行业批量商业化落地,位列国内无人驾驶初创企业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