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图卡学园全称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巴新小学),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在巴新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3部分,将解决当地3000多名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是两国友好合作的结晶。
2018年11月16日,随着学校大厅《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响起,巴新小学钢结构构件的“娘家”、拥有拥有全国首条钢结构重型H型钢智能生产线的钢结构制造厂—中建钢构广东厂宣告制造任务圆满完成。
“言出必行-打造钢构精品”
巴新小学在设计初期结合巴新当地气候和建筑特点,较多的采用了斜向坡屋顶和折弯的造型,这导致仅重1200吨的巴新小学主体钢结构加工制造,足足有3400余件构件、最轻的现场焊接构件板仅重0.5公斤,数量多、单重轻、工序划分繁杂、折弯的造型、测量控制难度大,焊缝标准高,制作周期与船期的交叉点多等一些列难题,是在制作伊始,摆在巴新小学项目每个人面前的制作难题。
而主动承担制造任务的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娃娃兵团”,除了不可或缺的老前辈和青年骨干,更多的却是公司的“钢构雏鹰”。
面对2个半月的制作周期和士气的双重挑战,公司生产部迎难而上,仔细挖掘制作重、难点,编制了具体到小时的制作计划,力争车间每分每秒不松懈。既开会动员,又私下谈心;既大办激励措施,又切实做好领头工作。
没有假期,没有周末,全体职工白日黑夜连轴转,管理人员始终坚守一线战场,亲力亲为。每一个停工待检点的细致检查,打包前锱铢必较的复核尺寸,狭小的焊接空间里持续作业,都是钢构人砥砺前行的工作作风,是钢构人使命担当的庄严承诺。
“像艺术品一样打包构件”
巴新当地资源相对匮乏,巴新小学项目难以和国内项目一样承担构件到达现场后的现场作业,现场既无油漆、也无法焊接,这不仅导致制作厂工作量成倍增加,同时对构件成品保护、构件的精度要求极度严苛。
打包发运变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3400余件构件的近百次运输和装箱,中途不可以有任何构件损耗和延误。船期,无法用分秒度量;压力,无法用文字形容。
构件打包,是钢构件发运海外的第一关。除了珍珠棉、卡扣和纸包角等常规钢构件运输的包装材料,巴新小学构件包装竟用了9种材料(不含辅助工具)。同时,为了防止钢构件在海运过程中,因颠簸导致相互刮擦损伤油漆,在完成构件本身的包装后,还必须用熏蒸木把每个构件隔离开来。而熏蒸木又是一种比较“矜贵”的方木,由于海关对杀菌消毒病虫害等问题的严格检验,不仅每一根熏蒸木除了拥有独立的检疫证明,而且“保质期”很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否则会造成成本的大量浪费。
构件装箱,是钢构件发运海外的第二关。驶往巴新的物流船每隔半月一艘,且是各种货物“拼船出海”,这导致需要海运的每家公司都必须严格遵守时间,截关和截船时间都精确到小时。制造团队要模拟每一根构件的装箱方案,确保海运过程中构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保证集装箱的科学填充率。
油漆车间主任毛选回忆道:“有一次装箱的当晚,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叉车师傅和工作人员都变成了‘落汤鸡’,我们身上沾满了雨水,脚上沾满了泥泞。但是,构件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装箱的构件干干净净,连水渍都没有,我们开玩笑说这些构件跟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一模一样”。
“满足发运条件”
2017年11月30日晚上21点,四车间质检员在认真检查完毕后说道:“兄弟们,巴新小学最后一批构件已装箱完毕。油漆外观、漆膜厚度、构件标识、装箱保护均符合要求,满足发运条件。”至此,中建钢构广东厂承制的巴新小学最后一批钢构件如期发运。
70天,从深化设计、工艺排版到进厂加工,包装发运,3400多件钢构件分别从广州港、盐田港驶向大洋彼岸。制造团队与时间赛跑,刷新了海外项目制作的新记录、新标准,赢得了项目、业主和总包的赞誉。
我们不会忘记,这样一群不畏挑战,敢打硬仗的钢构铁军在弧光中英勇奋战,不负嘱托,用智慧和坚强意志打赢了这场海外项目攻坚战,用焊花为巴新友邦壮景增辉,用汗水诠释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文/张德修 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