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受市场、环保、出口等多方因素影响,中国陶企面临史上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部分贴牌商及陶企明显感受到,国内生产、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在国内贴牌已经毫无优势,为此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开始寻求新的贴牌地。
在此背景下,印度因生产成本低,出口便利等多方面优势,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贴牌商及陶企新的角逐地。印度本身具有何优势?为何能够吸引海外贴牌商前去贴牌?未来中国在印度的贴牌份额会不会呈增长趋势?
王东(化名)和妻子此前在唐山经营一家企业,以销售卫生洁具和瓷砖为主。其产品主要在福建和山东两地寻找合适的厂家贴牌,连续几年销量稳定。但好景不长,随着一股猛烈的环保风暴在各个陶瓷产区蔓延开来,加之不断攀升的各项经营成本,山东等产区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王东企业的经营也陷入止步不前的困局,销售也逐年下滑。他明显感受到,在国内贴牌已经毫无优势,无奈只能将目光投向生产、营销成本更低的南亚国家——印度。
不可否认,近两年,印度陶瓷行业发展进程迅猛。来自印度、印尼的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出现在中国瓷砖展会,意图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凭借原材料及人工等各方面成本的优势,印度在短时间内已经吸引了大量来自中东及中国等地的贴牌商、贸易公司、陶企前往当地贴牌。
王东便是这股“新型”贴牌军中的一员。据介绍,前往印度贴牌的中国企业,所看好的产品主要是陶瓷大板以及600×600mm、800×800mm规格的仿古砖。以陶瓷大板为例,2016年开始,印度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大板生产线数量已经达到17条,发展势头迅猛,在生产线数量上已经走到了中国前面。
同时,国内投资一条大板生产线的成本过高,有陶企想尝试销售但不敢贸然建线。佛山市子陶陶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子良表示,印度的大板产品价格十分有优势,且花色等各方面都和欧洲接轨,为此深受贴牌商的青睐。
邱子良回忆,2001-2010年这一阶段,印度陶企主动进入中国市场,寻找合适的产品再运输回国进行销售。从2010年左右开始,中国设备、原辅料等开始纷纷进入印度,中国在印度设点的分公司也越来越多。近两年,印度融合了来自意大利、中国的设备及技术之后,开始踏上发展的快车道,急速前进,在短时间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
印度本身具有什么优势?为何能够吸引众多中国贴牌商及陶企前去贴牌?对此,多位受访者均指出,印度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本优势;二是出口优势。
以1200×2400mm规格的陶瓷大板为例,印度的售价仅为25美元,600 ×1200mm规格的产品价格更低,仅为5-7美元,相比之下价格优势凸显。“甚至在三四年前,印度600×1200mm的产品价格已经低至每片6美元。”一位受访者说道,如此一来,印度的成本及高周转率优势就显而易见。
究其原因,一方面,其原材料成本低,据悉,印度本身的钾长石原材料十分丰富,与此同时,即便是需要进口的原材料,其周边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的距离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另外,其人工成本相对中国也更低。
除了成本低这一硬优势外。吸引大量中国贴牌商及陶企去印度贴牌的另一因素就是国内瓷砖出口连续几年持续下滑,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
邱子良表示,中国贴牌商转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反倾销。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贴牌商在中国生产已经毫无优势,所以开始转移到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将贴牌产品直接出口到世界各国。“印度本身的产能靠自身难以消化,也要销往世界各地,某种程度上而言,印度的全球销售通路早已打开,整个国际化进程要比中国更先进,且英语就是当地的官方语言。”
与此同时,金尊玉大理石瓷砖国际部总监李晚华亦表示,多年来,印度的金融体系和世界接轨,与其合作可直接采用赊销的方式,相对灵活。另外,印度因长期的文化差异,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更快,对海外市场的发力也更加精准。
KT瓷砖国际贸易部销售总经理郑洪远亦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近几年中国瓷砖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方因素导致很多贴牌商及陶企愿意去印度贴牌。除此之外,印度陶企抱团发展的意识比中国强,其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具有一定优势。
“印度目前可以说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强劲的对手,其对中国冲击最大的还是出口,在中国市场,印度产品本身的优势不大。但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但是综合而言,中国贴牌商及陶企去印度贴牌,实际上实属无奈之举。有受访者表示,国内综合生产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且出口下滑严重,以美国市场为例,部分企业的出口量虽然大,但是平均单价过低,很容易被印度取而代之。
对于明年及未来去印度贴牌的企业会不会越来越多。多位受访者均表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增量。邱子良表示,今年是国内企业及贴牌商去印度贴牌的上升期,明年应该还会有小幅度上升,但是量应该不大,到2020年,应该会到达顶峰。“因为中国自身的产能已经很大,同时还要考虑交货期的问题,和中国陶企 合作,交货期不能太长,在印度贴牌交货期需要1-2个月,对于国内一线品牌而言,适应起来有些难度。”
同时,对部分选择在印度贴牌后直接出口世界各国的品牌而言,这种做法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会持久。因为印度人本身具有很强的全球视野及生意头脑,对于此渠道,久而久之也会被印度陶企取代。
有业内人士亦认为,中国目前和印度陶瓷为高度重叠性及竞争性的关系,虽然目前这一现象在今年尤为明显,但中国在印度综合的贴牌量并不大,其唯一的差异化优势便是大板,但是这部分产品的量十分有限。
郑洪远表示,印度和中国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这种短暂性的贴牌行为不会长久。为此,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而不是单纯为了成本优势选择去印度贴牌。“现阶段摆在中国陶企及贴牌商面前只有后两条路,一条是去印度贴牌,可能前面走得会很轻松,但后面或将无路可走;另一条就是提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主动迎接来自印度等国的竞争,虽然前路坎坷,但这将是利于品牌发展的长远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