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行业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关键基础材料的锂产品供应商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容汇锂业”)在此大形势下,也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容汇锂业选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上市标准,拟登陆科创板。今年5月17日,容汇锂业已回复了上交所第三轮审核问询,离上市又进一步。
2016年5月,容汇锂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初登资本市场的第一份年报即迎来高光时刻。当年度容汇锂业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较上年同期翻倍,利润增势更是“坐火箭”,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减比例高达3,299.65%。
但这之后,容汇锂业并未持续保持业绩高增长:2017年虽然营业收入继续增至8.28亿元,但净利润仅2,274.58万元,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18年,容汇锂业在实现6.74亿元的营业收入基础上净利润达到9,783.37万元;但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业绩转为亏损559.64万元;2020年1-6月营业收入仅1.35亿元,亏损5,955.49万元。
据招股书,母公司利润表显示2019年母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但当年度容汇锂业的5家控股子公司全部陷入亏损,合计净利润为-10,962.92万元。其中亏损最大的是持股70%的九江容汇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江容汇”),2019年净利润为-9,685.17万元,直接导致当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变脸”。
容汇锂业业绩明显下滑,究其原因是行业下行带来的影响。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化、锂产品行业周期下行、市场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容汇锂业的两大主要产品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价格大幅下跌。
产品价格动荡导致业内企业利润被压缩。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1-6月,同行可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7.42%、32.28%、10.13%、8.87%。容汇锂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也是从报告期初的41.13%降至最近一期的2.71%,与同行均值保持同一态势。
自2018年后,容汇锂业的现金流也持续“失血”,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531.63万元、-4,865.26万元、-1,472.99万元、-2,760.76万元。招股书表示,2020年8月起主要产品碳酸锂的市场价格开始回升且公司未来订单量充足,但2020年度仍然预计有亏损。
容汇锂业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或与此次募投项目息息相关,然而《壹财信》研究发现其募投项目的发展前景暂不明朗。
此次IPO,容汇锂业将募集9.24亿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年产6.8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工程(一期工程)”(下称“一期工程”)当中。
招股书显示,一期工程将完成年产3.4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建设。达产后除正常生产外还将产生副产品无水硫酸钠6.5万吨,矿渣(硅铝粉)35.31万吨。
其中,碳酸锂作为容汇锂业的第一大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内碳酸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38.09%、127.27%、107.69%、39.13%,2020年1-6月大幅下滑系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
次要产品氢氧化锂的收入占比在最近两期不断提升,但2018年至2020年1-6月氢氧化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1.19%、29.44%、12.16%。
截至2020年1-6月,容汇锂业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能分别为7,500吨/年和8,000吨/年。而一期工程建成后两产品的产能将分别增长300%和325%,尤其是产能利用率始终处在较低水准的氢氧化锂产品,产能能否消化或成一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引用的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深加工锂产品消费量预计达到53.30万吨,预计较2020年增长56.76%。而将于2022年建成的一期工程对容汇锂业产能的扩张却远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若未来容汇锂业的市占率不能大幅提高,或将出现产销率走低的情况。
实际上,早在2019年锂产品就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受到新能源补贴过渡期结束、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容汇锂业的下游需求放缓。同时国内部分新增的锂盐厂产能开始陆续释放,锂盐供应增加,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行业内企业开始逐步减产、停产、放缓产能扩张计划。
招股书显示,2019年4家境外锂盐生产企业名义产能合计为22.25万吨,包括容汇锂业在内的12家境内锂盐生产企业名义产能合计为23.09万吨。当年度仅招股书披露的同行产能合计就已经达到45.34万吨,到了2022年合计产能或将远超招股书中所披露53.30万吨的消费量,未来锂产品或仍是买方市场,逆势扩张的容汇锂业能占得多少份额还是未知数。
尽管市场低迷导致公司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但容汇锂业依旧对项目经济效益给出了乐观的预测。招股书表示,一期工程达产后正常年销售收入约164,938.05万元,正常年利润总额为16,992.10万元。
据项目环评文件显示,项目整体系年产6.8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工程,除募集资金投入的一期工程外还存在二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为16.05亿元,一二期各增加3.4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环评文件中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预测为,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27,718.81万元,年利润总额72,712.47 万元。结合招股书中一期工程经济效益计算,二期工程年销售收入将为362,780.76万元,年利润总额为55,720.37万元。
在一二期增加产能一致的情况下,为何招股书中完成一期工程后的销售收入仅为环评文件中完成整体项目后的31.25%。招股书显示一期工程投资额为9.61亿元,根据环评显示总投资推算二期工程约投入6.44亿元,资金投入较少的二期工程反而经济效益更加突出。
面对上述募投项目数据的疑点或需要容汇锂业解释其合理性,而在信披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财务报表与股东年报上演“真假美猴王”。
深交所上市企业天赐材料持有容汇锂业4.89%的股份,系第四大股东。同时天赐材料的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次“九江天赐”)及其关联公司合并在2017-2019年均位列容汇锂业的前五大客户。报告期内,容汇锂业与天赐材料控制企业的合计交易金额达20,944.43万元,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被认定为关联交易。除此之外,2019年出现巨额亏损的子公司九江容汇系容汇锂业与九江天赐共同出资设立,分别占股70%和30%。
既是股东和大客户,又共同成立子公司,容汇锂业与天赐材料关系可见一斑,但是两家公司的公开文件却出现了多个数据“打架”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2017年九江天赐及其关联公司为容汇锂业的第二大客户,销售金额为11,858.77万元。天赐材料年报显示,2017年容汇锂业及其实际控制的公司为天赐材料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额为15,162.41万元,比招股书相应数据多出3,303.64万元。
天赐材料在2017年年报“重要联营企业的主要财务信息”中,还披露了容汇锂业的主要财务信息,其中多个数据与容汇锂业招股书中的差距极大。由于天赐材料年报中未标明数据口径,《壹财信》将其与招股书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均做了对比。
2017年,容汇锂业的资产合计数据无论是合并报表还是母公司报表都比天赐材料年报中披露的少1.4亿左右,负债合计的正负差距则分别达到了1,789.12万元和3.581.74万元。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数据则是年报与母公司报表较为接近,但也相差5,655.22万元和880.29万元。无论天赐材料年报中的容汇锂业财务数据为何种口径,均与招股书存在较大出入。
同样,2018年天赐材料的年报中对“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容汇锂业的主要财务数据进行了披露,与招股书两报表对比情况如下。
2018年,两公司的官方材料中资产数据相差上亿,营业收入与利润等也相差数百万至数千万不等。
到底哪方数据更为准确真实,不知容汇锂业及其审计机构立信所和天赐材料及其当时的审计机构致同所如何能解释清楚,《壹财信》将继续关注。
The post 容汇锂业募资9亿逆势扩张,信披“打架”真实性存疑 aPPeared first on 壹财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