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精达股份,股票代码:600577)半年报披露,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07亿元,同比增长59.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17%;扣非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59.30%。引发市场关注。 新能源利好电磁线行业发展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规格复合电磁线、薄膜绕包线等产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智能电网、光伏节能和快速消费类小电器的大量推广也带动了多股绞合电磁线的开发和大量的市场订单。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耐电晕、高热级复合结构和小扁线的开发应用。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0.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01.5%;终端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99.1万辆,同比增长228.4%。 欧洲八国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83.8万辆,同比增加154.77%,环比增加12.34%;美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7.3万辆,同比增加115.15%,环比增加38.13%。并且随着欧美市场政策利好,国产化零部件替代率越来越高,海外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精达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特种电磁线制造企业,在安徽、江苏、广东和天津设有四大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一家年产电磁线超过20万吨的企业。 精达股份从事传统漆包圆铜线及漆包圆铝线系列产品、新能源汽车用扁线系列产品、特种导体(镀锡线、镀银线、镀镍线、绞线、并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销。主要应用于汽车电机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微特电机、电子、通讯、交通、电网、汽车线、电子线、特种缆、风能、船舶、通讯、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 四维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精达股份龙头地位显著,尤其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独具优势。 近年来,精达股份自主开发的产品和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12个研发平台和3个国家级CNAS实验室,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多款产品先后获得了安徽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中“高性能铜合金超细导体材料及产业化技术”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今年3月份,精达股份的“高性能异型铜电磁线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高导耐蚀短流程柔性绞合导线关键工艺技术”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截止2021年6月30日,精达股份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9项,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46项,有效专利合计215项,软件著作权9项。仅2021年上半年,精达股份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0项,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7项。 大数据时代下,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系统平台建设成为精达股份提高效率的必经之路。升级生产管理系统(ERP)、完善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订单全流程跟踪,并通过对数据的实时采集、管理和监控,使得生产过程透明化、高效化和可追溯。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获得“安徽省智能工厂”称号,进一步确立了精达股份的“智造”优势。 同时,品牌发展战略也是一大亮点,精达股份不断通过品质、诚信和服务经营品牌形象,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优势。精达牌系列电磁线曾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曾获2020年全国质量标杆,成功入选2020年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连续六年获得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授予的“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称号。 合理布局助力市场份额不断拉升 值得注意的是,精达股份在全国设立的四大生产基地分别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大大提高了客户的覆盖率,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健全的销售网络。 得益于客户群体扩大、市占率提高,2021年1-6月精达股份共销售约158,588吨传统漆包圆铜线、漆包圆铝线系列产品;超过2,045吨新能源汽车用扁线系列产品;约30,980吨特种导体系列产品;上半年全产品生产和销售总量分别为159,215吨和158,588吨,同比分别增加了20.78%、18.84%,销售收入89.07亿元,利润总额3.90亿元,产销均处于行业前列。 据悉,2021年6月,精达股份已经成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主导或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共21项,已发布的标准共15项,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3项。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方面,精达股份将继续发展扁平线电机,在2019年该产品已经实现小批量出货,目前已完成日系、美系等核心客户认证,并从今年开始逐步放量。加上精达股份控股子公司常州恒丰公司主要负责的特种导体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品向军工或5G产品配套的高附加值镀银线和镀镍线进行倾斜,使得净利润同比暴涨约258.60%。 精达股份表示,未来在继续深耕高精尖技术端产品发展的同时,也将向涉及较少和未涉及的领域覆盖,推进“两极拉伸”发展战略,值得市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