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不少在抖音刷短视频的网友开始抱怨,因为在抖音刷短视频而遭遇诈骗,甚至给自己带来了财产损失。对此,12月21日,新华社发布文章称,借助短视频平台出现的新型网络诈骗最近有抬头之势,平台有义务加强甄别并清除。
据悉,各地公安机关其实早已屡次通报借由短视频平台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但短视频平台不仅没有拿出为用户做好“把关人”的诚意,个别平台上甚至出现了网络诈骗的新花样。对此,新华社质疑到,究竟这些平台是管不了,还是不愿管?
新华社的此番激烈评论与对抖音、快手等平台屡禁不止的网络诈骗和短视频平台的不作为不无关系。就在近日,多起与短视频平台有关的网络诈骗被曝光。来自“90后”张女士投诉称,今年11月,她收到抖音推送的一条网络借贷推广信息广告最后却被骗将近2000元。而受害者远不止张女士一人,覆盖范围也遍及全国各地。
11月,厦门警方发布预警提示,今年以来厦门已发生38起借助抖音平台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涉案金额25.5万元,最年轻的受害人年仅14岁;9月,浙江警方发布消息称,不法分子在抖音平台以提供网络借贷、测试借贷信用分等为由发布视频实施诈骗,该平台还包含大量假冒支付宝“山寨账号”;同月,江苏警方发布预警称,全省多地发生借由短视频平台以“生日返利、有偿点赞、假冒微商销售商品”等为由实施的诈骗案件……就在警方通报的这些案例中,多数受害者为年轻人,甚至还有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
为何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据新华社记者实际调查,平台在很多方面的监管都形同虚设,内容审核机制仍有不足。
1、当记者用“支付助手”为名称,修改抖音账户信息,同时使用支付宝官方标识作为用户头像,无须任何审核就轻易完成。
2、在抖音平台搜索“蚂蚁金服”“支付宝”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出现了大量山寨官方用户,甚至有的账户还在使用官方的头像。
新华社记者还发现,包括抖音在内的多个短视频平台上观看诸如“萌宠免费领”“领取苹果手机”等诱导性内容时,平台方并没有任何提醒预警用户的内容。
正是平台缺乏相应的内容监管机制,导致新型的网络短视频诈骗层出不穷。对此,新华社指出,大平台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意味着要对更多用户负责。一边频繁向公众展示平台的用户数据增长量,一边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大平台对用户应尽的责任,这绝非良性增长。
而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就在11月初,抖音所属的字节跳动公司副总裁张辅平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公开表示:截至2018年10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2亿,月活跃用户数更是突破4亿。
事实上,因只注重产品用户增长而内容监管缺失不仅出现在抖音App上,与抖音App系属同门的今日头条就曾因低俗色情、虚假广告内容泛滥而深陷全民指责的舆论危机,今年上半年接连遭遇央视、人民日报的点名批评以及以及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约谈。而另一产品内涵段子更是因内容监管不力被勒令永久下架关停。
在遭遇重重危机之后,今日头条于今年4月对外宣称要将“内容审核”的人扩大到1万人,然而在今日头条系产品所属的字节跳动公司里,做内容审核的真实人数外界并未可知,且查阅多方数据来源,颇有扑朔迷离之感。
今年1月3日有自媒体号发布文章称,“目前今日头条的员工数约为1万人,内容审核团队的员工数就接近一半”。这意味着年初负责内容审核的员工数为5000人左右。
4月11日,张一鸣发布致歉信表示“扩大今日头条审核团队至1万人”;而就在5月25日,今日头条媒体合作总监在一次公开大会上表示“23000名员工的今日头条,其中10000人是负责内容审核”;最耐人寻味的是,11月底,在记者的询问下,字节跳动方面称“该公司的国内内容审核团队规模已超过1万人”——短短三四个月内容审核人员新招聘将近5000人,而接下来的半年人数增长将近停滞。
据抖音总裁张楠对外称,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一条短视频内容在线上需要经过四次人工审核和多次人工智能审核程序。而从警方通报的多起网络诈骗短视频案例来看,这些所谓的“多程序”审核很有可能只是“空话”。毕竟在今年4月就曾有媒体质疑今日头条所谓的1万人内容审核团队。
就如新华社在文中所说,平台方不能只顾着向用户精准推送营销推广信息,也应考虑将先进技术用在为用户甄别不法分子的操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