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吴晓波年终秀上,吴晓波提到了2019年的八大预测,其中一个预测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制造升级拐点正在显现”。
“服装到家电到家居,都正在经历制造业升级的拐点。首先,技术驱动是大势所趋;第二,定制正在成为大趋势;第三,提供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变得非常重要;第四,大量的企业正在进行跨界,跨界增值的效果会逐步显现;第五,这一轮经济危机会淘汰一部分企业,而头部企业在制造能力方面必须要加强。”
——吴晓波
无论是定制化、技术创新,还是一体化解决方案、马太效应,这些都是曾经或正出现在家居行业的热词。那么,制造业升级的拐点当真已经显现吗?它所显现的行业特征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解答的问题。其二,蔓延了整整35年的家电产业革命又将对家居行业带来什么新启示?它会对家居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哪些新方向?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上”、“下”两篇文章深入挖掘家居行业变化的根源,并且一一呈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制造业拐点已至,重人力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技术驱动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代名词。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与此同时,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要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制造业而言,这无异于行业政策已经释放了“转型升级”的重要信号,包括家居、家电等在内的制造业已经迎来全新的拐点。
新拐点将至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将至。家居行业自古以来就重人力、重营销,在制造业中属于十分耗人力的行业,要想快速扩量、提升营收,真的很难。“重人力”已经逐步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机器代替人工,技术驱动成为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技术驱动”一词在家居行业又存在什么突出表现呢?有上市公司提出了C2B、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4.0,有的企业为扩大产能一窝蜂地建设新的产品线,有人则认为技术驱动应从实现软件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化管理”开始……
关于“如何进行技术驱动”这个问题,行业内并没有企业能够给出标准答案,但技术驱动一定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以家居行业的“拆单”为例,不少企业的拆单方式仍以人工拆单为主,也就是说,没有拆单软件系统和人员配备的家居企业,仍以手工订单处理的方式为主。但好景在于,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察觉到了这个“弊病”,并且已经相对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未来的家居行业,诸如此类的变革事件将多次发生。结合被从业者高举高打的“定制热潮”来看,没有数据化、没有产品模型,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有从业者曾经提到,目前定制家居行业往前(前端)走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装修公司往后(后端)走的速度,而“技术驱动”将会加速家居产业前后端一体化系统的打通,只有到那时候,家居业才有望拥抱制造业升级带来的利好。
——整装被“加热”,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受青睐
在2018年,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行业特征的话,除了“定制”,我还会想到“跨界”、“并购重组”、“大行其道的整装”等词。
比如,恒腾网络跨界供应链并举办整装产品发布会,尚品宅配和索菲亚纷纷跨界自营整装,欧派大力布局整装大家居,海鸥住工进军全屋定制,惠达卫浴启动整装战略,海尔系企业发力智慧整装……伴随着巨头声势浩大的跨界行动,整装浪潮再度席卷家居业,再一次登上家居行业的风口浪尖。
全装交付已经被纳入到了政策强制实行层面,而毛坯房交付正准备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点恰恰成为了助长整装气焰的根本原因。但企业假如只想抢占政策利好,而不对原有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用户关系进行一一打磨,那么,整装就只会沦为“噱头”,而不会成为真正的模式和产品。
除了政策层面的原因,整装所提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迎合了日新月异的消费者需求,对于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追求个性远超平庸、又不愿意像以往长辈装修房子一样费心费力的新一代家居消费群体来说,以“整装”为代表的整体解决方案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整装、拎包入住、装配修一体化、包家电以及智能家居,不同的产品形态已经在行业内逐步落地生根,但相关产品的同质性较为严重,差异化并不强。事实上,整装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好在巨头入场、产品迭代、技术升级等现象正在向家居业传递出一波接着一波的利好信号,不过,谁能最终做好交付、做好产品创新、做好运营管理,以及改善服务效率、改善用户关系、改善软件系统,目前还说不准。
2018年已经悄然离我们远去,该总结的还是需要总结,但对于未实现的目标不必过于自责或懊恼;该计划的还是应该要提前规划,并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完成既定目标。有好事者说,年份逢8必有坏事,逢9必将迎来转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2019年,我们更愿意相信的是——未来危机与转机并存。
因此,在制造业升级拐点已至之际,勇于捕捉定制、技术驱动、产品创新、软件系统建设等行业信号,将有助于企业获知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为新一轮的行业淘汰赛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