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ST海马(原海马汽车)有着辉煌的历史。2003年,海马汽车生产的福美来曾与北京现代伊兰特、上汽通用别克凯越一道,被评为汽车品牌的“新三样”,成功替换了“老三样”上汽大众桑塔纳、一汽大众捷达与东风雪铁龙富康,成为升级品中唯一的一款自主品牌车型。海马汽车也一度成为“国民家轿”的代名词。眼下这家公司正遭遇困境。 9月4日晚间,*ST海马发布公告披露8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公司基本型乘用车——也就是轿车,生产了10辆,同比下降97.47%;基本型乘用车卖出了0辆,同比下降100%。上述业绩显然难以让投资者满意。9月5日,在A股三大股指均上涨的情况下,*ST海马下跌1.65%,若拉长时间来看,公司股价较2015年最高点已经跌去了超过80%…… 图片来源:Wind 车不好卖,*ST海马也在通过其他方式自救。 今年5月,公司就因拿出401套房准备出售上了微博热搜。 01一个月没卖出一辆轿车 *ST海马披露的8月产销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量1688辆,同比下降73.65%;1-8月累计产量17240辆,同比下降62.99%。8月销售汽车1560辆,同比下降73.96%;1-8月累计销量18755辆,同比下降63.69%。
图片来源:Wind 数据还显示,公司基本型乘用车(轿车)、SUV、MPV三大车型销量同比全面下降。除了基本型乘用车销量为0外,8月,MPV销量66辆,同比下降63.93%;SUV销量1494辆,同比下降71.48%。 就在8月23日晚间,*ST海马对外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3.2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0.97亿元。半年报还显示,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来看,在去年同期亏损3.15亿元的基础上,*ST海马在今年上半年将亏损扩大至3.46亿元。与此同时,*ST海马的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下滑了8.6个百分点,已达到-3.86%,这就意味着车卖得越多公司会亏得越多。*ST海马曾在回复交易所对其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表示,产量未达经济规模,产能利用率不足,造成单车制造成本上升,导致其毛利率下滑。 02曾甩卖400套房自救 今年4月,海马汽车因连续两年亏损,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并变更为*ST海马。这也意味着,如果*ST海马在今年依然不能实现盈利将面临退市风险。
图片来源:*ST海马公告 为此,今年5月,景柱时隔10年后再次重回*ST海马董事长职位,并号称将进行*ST海马的第四次创业,用10年时间再造新海马。此外,公司还在今年4、5月共计抛售401套旗下闲置房产: 4月22日,*ST海马公告称拟出售36套上海市的闲置房产和81套海口市的闲置房产,总计117套。5月15日,*ST海马再次公告拟出售部分闲置房产,将通过招标和/或委托中介机构按照市场价格在二手房交易市场挂出等方式公开出售位于海口市的部分闲置房产284套。*ST海马曾表示,出售房产预计将累计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1.7亿元。7月23日,*ST海马披露了出售闲置房产的进展公告,截至公告日,上述房产有15套办理了过户手续,其中上海1套、海口14套。交易金额共计795万元。 03汽车行业正处寒冬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ST海马销量在达到年销量21.6万辆(即月销量1.8万辆)的巅峰后,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2017年和2018年,*ST海马累计销售汽车14万辆、6.7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5%、52%。据中国证券报,对于汽车销量急速下滑,*ST海马曾回应称,是受到外部大环境、公司品类战略落地和产品进一步聚焦的影响。公司表示,“众多新品上市,汽车行业竞争情况严峻,合资品牌价格持续下探。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增加,商务降本难以达成既定目标。”汽车行业进入寒冬,*ST海马的同行们日子也不好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中国汽车产销结束了自1991年以来连续27年的增长态势,2018年全国乘用车销售2370.98万辆,同比下降4.08%。而在2019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放缓、国六提前落地和汽车市场趋向饱和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同比下降13.7%和12.4%。从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财报看,今年上半年,已经有多家车企遭遇亏损。其中,亏损额最大的是长安汽车,亏损高达22亿,主要原因在于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销量的下滑。另外4家出现亏损的是众泰汽车、一汽夏利、力帆股份和*ST海马。 04房企造车前路漫长 据华夏时报,从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的开发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以恒大、宝能、华夏幸福为代表,以整车生产与研发为核心的企业,这几家企业同时布局了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包括零部件制造、销售租赁、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共享出行等业务;第二种开发商选择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链,典型的企业包括万达、雅居乐;第三种企业则更加侧重于汽车产业园区,比如碧桂园的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 为什么房企热衷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呢?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受大环境影响,地产行业“日进斗金”的黄金时代正在终结,他们必须转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此背景下,房企通过跨界选择造车,这是一个投资和技术双密集型的行业,房企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都较强,有助于为造车提供资金支持。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企选择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较大,汽车消费市场也有着较大的挖掘空间。除了整车制造之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铺开普遍需要较大的产业空间,新能源汽车小镇、研发生产基地等的建设成为这些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开发商更为擅长的领域。宋清辉表示,各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造车的土地审批提供了许多宽松便利。 房企通过造车拿地,一方面可以跨界布局新能源车产业,另外一方面也解决了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属于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对于房企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景,宋清辉提道,房企到不熟悉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跨界,有许多难以想象和不可逾越的困难。实际上,造车并不在资金的多寡,而在于相关人才、技术、资质等方面的储备。造车是一个以技术、人才及规模效应著称的传统产业,与拥有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技术积淀的传统大牌车企相比,房企还需慢慢积累和沉淀。房企造车大多数属于起步阶段,产品都还未面世,未来的造车之路可能并不平坦。卢文曦也指出,房企跨界造车,真的是隔行如隔山,难度不是一点点的大,需要打通的环节实在太多,但这个产业是有广阔前景的,可挖掘的空间也比较大。 本文来源:房地产导刊、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华夏时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