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大涨2%!持股过节呼声高涨,5月策略曝光查看详情>>
记者 | 韩希言
编辑|吴晋娜
“谣言”二字只要和“造车”扯上关系,多数都会变成真的。
今日(4月28日)据媒体报道,OPPO正在筹备造车,创始人陈明永亲自带队调研。对此消息,OPPO官方暂无正式回应,面对各媒体求证时既没有肯定,也未辟谣。
最近两月,造车俨然是科技圈最惹眼的跨界新闻,华为、小米、OPPO......背后的大势所趋,莫过于一句话:未来,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可能不再是手机,而是汽车。
这意味着,或许不出10年,手机的重要地位可能被汽车取代——手机厂商造汽车不是跨界,而是搏未来。
只是,对于OPPO这家手机厂商而言,能通过造车迈向新的增长点吗?继OPPO之后,下一个跨界的又将是谁?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早有迹象
继小米宣布投入100亿美元造车后,同行的OPPO也准备插一脚,这场造车运动热度越来越高。
据36氪消息,从多位接触到OPPO公司高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OPPO集团也已经在筹备造车事项。与小米一样,OPPO造车计划的推动者也是创始人陈明永,目前陈明永已经在产业链资源和人才方面摸底、调研。
就在近两周,陈明永会见了宁德时代(300750,股吧)中国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威,此外他也带队拜访了中汽研等机构。在执行层面,OPPO软件工程副总裁吴恒刚、去年从小鹏汽车加入OPPO的首席科学家郭彦东也参与进来。
对于造车一事,OPPO方面目前尚未公开表态,只是回应称:“OPPO对相关传闻暂无回应”。
不过相比官方,OPPO的员工更积极,先站出来认领此事。在社交平台上,OPPO员工几日前爆料称OPPO即将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并表示目前已确定将汽车事业部定在成都。
此前还有种种迹象表明OPPO有意进军汽车领域。
在2021年一季度,OPPO还与百度、阿里、腾讯等其他科技巨头一同参与了上汽集团(600104,股吧)零部件公司零束的SOA架构项目,希望输出摄像头防抖技术,用于座舱中的拍照和人脸识别。同时,OPPO也在和理想汽车就手机蓝牙钥匙探讨合作。
即使OPPO不像传统车企有完备的造车经验和产业链,但是在AI、芯片、硬件资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储备和积累。OPPO在车机互联方面一直都有布局,包括把闪充生态扩展到汽车领域。
近年来,OPPO公布了多项有关汽车的专利,包括车辆定位方法、装置、车辆定位系统,还有涉及汽车的测距装置、测距方法、摄像头及电子设备等。据悉,OPPO目前在车联网相关领域布局3000件+专利。
“防撞提醒”“车辆控制”“车辆定位”“测距方式”,有这些专利在,没人信OPPO与汽车业务没有关系。
OPPO在汽车领域,也通过资本和产业合作做了多路布局。据36氪消息,去年底,在高通引荐下,OPPO已经尽调了上海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纵目科技,投资意向明确,“目前已经进入SPA(投资协议)阶段。”另外,后者正筹备赴港上市。
关于造车的问题,陈明永曾公开表态过。2019年底的未来科技大会上,他表示:“虽然自己一直在考虑做汽车这件事情,但是目前来看,OPPO不会像创维那般‘激进’的。不过,如果未来十年,整个汽车行业都做不好汽车的话,OPPO可能就会进军汽车行业。”
谣言到最后都成真
OPPO为何造车?原因可能与其它跨界玩家共通。
企业跨界入局汽车行业,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潮流。以智能电动为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构筑起下一轮产业竞争的新赛道。
在OPPO之前的,还有创维、小米、360、滴滴、恒大、乐视、格力、华为以及百度等。
此前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一直甚嚣尘上,但一次次的传闻都被小米官方辟谣。直到今年三月底,小米正式官宣造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同样被寄予造车“厚望”的还有华为,多次面对传言,但是华为始终表示公司策略不变,不造车。但是会聚焦ICT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此外陷入造车传闻最终验证属实的还有百度、360、格力、恒大等。
下场造车的原因多种多样。百度无疑是在给Apollo业务拓宽一个新的场景,并把其他汽车生态产品装到车机中去。互联网公司深入技术底层,但最终需要寻找承载技术的场景。
至于华为,在美国的打压和激烈的竞争之下,通信业务天花板早已可见,手机业务被卡脖子,荣耀已经出售,核心的业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汽车可以看作华为寻找的新增长点。
OPPO与小米同为手机厂商,OPPO造车的原因可以在小米身上找到端倪。
关于“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个问题,根据雷军和小米团队披露主要有两条:1、电动车是未来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空间很大,规模十万亿以上,集中度很低;2、这是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完善小米的全场景智能生活。
从小米的内部来看,手机业务早已不是其盈利核心。尽管小米自2018年以来出货量稳居世界前四,但从2019年报来看,手机业务占营收59%但其毛利润仅占总毛利润的5.7%;反观其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总营收30.7%,但是毛利润则占总毛利润的45%。
手机市场的蛋糕已经很难再做更大,如果想要继续抓住互联网流量的红利,就必须寻找一个替代品,一个能够成为下一个时代绝对流量入口的东西。
OPPO的境地与小米有很多相似之处,自身有足够大的资源、体量,但是却遇到增长疲软,需要寻求新增长点与新机会来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此时智能汽车这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行业映入他们眼中。
汽车=机会
老业务面临压力,新业务增长遭遇“卡点”,还需寻找新的突破——或许这是OPPO造车的核心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一直都在。数据显示,2019全年,OPPO在中国地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17%至6570万台,市场份额由2018年的20.1%下跌为17.8%。2020年OPPO手机市场份额为17.4%,同比下降9.8%,而且当年手机出货排行中,OPPO已经跌出前五。2021年,其手机业务略有增长,但目前无法判定是否可持续。
更关键的是,国内的手机市场逐渐迎来“寒冬”。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总出货量为8530万台,同比下降了15%,这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连续第11个季度出现了下跌情况,也是自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最低水平。
时代在变、用户与需求在变,OPPO也需要改变。
近些年OPPO一直在探索新的转型之路,比如开始重视中高端手机业务,比如准备了500亿高调做芯片,比如近日决定将承载 OPPO IoT业务的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改革。
转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磕磕绊绊。高端手机业务并不顺利,OPPO在年初5G产品布局的定价上也实在是过于自信,虽然整部手机的配置都有达到行业顶级的水准,但OPPO的高端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场景。
至于芯片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因此有说法称OPPO是用500亿赌下一个10年,真正用上它自制芯片的日子还比较遥远。
需要改革的OPPO IoT(物联网)业务上在过去两年始终显得不愠不火。有传言表示OPPO的IoT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去年的亏损达到数亿”。
OPPO需要寻求新的可以安身立命的增长点与机会。
现在看来汽车就是。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仅为45%,预计2025年将提升到60%。在中国市场方面,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这也意味着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更关键的是,在智能化时代,汽车已经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工业化产品,焕新成为一个“软硬兼备”的数字终端,明天的汽车行业就像曾经的手机行业一样。
与传统汽车厂商相比,手机厂商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产品普及度高,用户存有量高。拥有足够多的可发展消费对象,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车机交互也有了天然的优势。互联网在智能网联的先天优势,改变了主机厂与软件供应商的关系,用户数据对智能汽车升级进化的巨大作用,改变了车企与用户的关系。
自身有足够大的资源、体量,急需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而汽车行业又充满了想象空间,OPPO加入汽车业务,是大势所趋。
但究竟是否会造整车,尚且存疑。有相关人士就此事对分析表示:“OPPO在车机互联上一直有所布局,所谓造车更多可能是短期内与华为一样,为汽车研发和生产控制芯片,顺便推广自己的智能生态和无人驾驶技术,也许未来才会逐渐开始自己造车。”
造车热潮还在继续,继苹果、华为、小米、OPPO之后,下一个要造车的又会是谁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