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新闻 品牌 活动
人物 展会 测评
设计 橱柜 门窗 净化 五金 建材 暖通
装修 瓷砖 涂料 地板 卫浴 吊顶 电工
装饰 家纺 灯饰
窗帘 壁纸 饰件
家具 茶几 衣柜
沙发 床榻 儿童
家电 小家电 空调 冰箱
电视 洗衣机 数码 厨电
房产
消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云从过会,AI们的资本路通了吗? | 不止IPO

时间:2021-08-21 15:52:42  来源:网络整理   
精选点评:成交量再次放大行情继续炸裂!重点攻击这个方向!查看>>

 

表面上看是技术落地和资本之间的竞速,而本质的矛盾则是技术与市场之间能否有效沟通。

作者 | 高雅

编辑 | 宋家婷 杨杨

AI公司上市的子弹还在飞。

7月20日这一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收获科创板上市委的消息,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从科技”)经历了过去七个月来最为紧张的时刻。幸运的是,这一次是好消息:云从科技科创板IPO成功首发过会。这对于扎堆冲刺上市的AI行业来说终于等来一线希望,“AI第一股”的名号也大概率会花落云从。

这并不容易。过去三年里,被称为“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中的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以及云从科技均已递交招股书,其中旷视科技更是在2019年8月就先一步踏上了上市路。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旷视科技失意港股市场,不得不在今年5月折返科创板上市,依图科技则在两次中止IPO审核后,最终于7月初退出科创板上市,反而是成立时间最晚、递交招股书最迟的云从科技最终率先破局。

就此而言,也曾经历过一次“中止审核”的云从科技堪称幸运——上市对于当下的AI初创公司们而言,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截至「甲子光年」发稿,已有7家AI公司在IPO的渡口排队等待叫号,最新的两家公司即是,在6月22日和25日分别于科创板和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格灵深瞳和创新奇智。

曾经被资本热烈追捧的AI公司们,为何上市如此之难?AI资本进程受阻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在此次云从科技拉开窗口之前,「甲子光年」采访了近10家AI创业公司、6位AI行业的投资人以及3位从事AI工作的技术人员,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云从顺利过会,市场评价“我听到了行业的欢呼”;但对剩下的公司来说,比上市更难的是,如何找到新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而目前更多的回答是,只能等风来;

着急上市是真的缺钱,战线拉得太长。现阶段AI企业避免亏损很难,更应该追求“良性亏损”;

资本走快了一步,落地却慢了一步。落地难的本质,是技术和市场需求出现的先后顺序错位、技术很难翻译给市场听;

当下AI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正处于“一超多强”在前、后有“虾兵蟹将”的阶段;

AI现阶段投资趋势为:新增企业数量减少,投融资轮次后移,资本聚焦到了新兴的应用领域。

1.AI现状:找到了需求、失宠于资本

当下的AI行业正处于两极状态。

火热的一面是,AI在各行各业中加速渗透。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所言,AI对各行各业的赋能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描述。「甲子光年」在文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第四年:AI真的不酷了吗?不,它正在细枝末节中扎根|甲子在现场》中也提到,AI新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从蓝图走向落地阶段,如果说过去的人工智能在解决头部的痛点,现在的人工智能则将点连成了网,解决的是网下更长尾的痛点。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莫过于,AI开始从科学研究、社会治理、商业创新和国家安全等各个宏观领域,覆盖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疫情之后,更多的需求和场景被催生出来,刷脸购物、遥感测温、不带身份证买药、语音操作智能家居等都不再是新奇的事。

在各个细分市场需求导向下,AI产业的发展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白皮书》显示,较之此前纯技术驱动的特点,AI企业比拼重点已经从单项技术的“理论”准确率转向应用场景的 “跑马圈地”。从2020年的数据看,我国人工智能渗透率最高的交通场景已经达到45%,其次是医疗场景(41%),教育场景(39%)。To B业务的渗透率则更高,生产/制造环节的渗透率达到57%,其次是物流/供应链(37%),销售/商务拓展(34%)【1】。

如果说AI技术的初心是为各行各业赋能,那么现在这个目标正在不断达成,它拉动了与之相关各行各业的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带动了约6000亿元的其他产业增量;至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元。

与此同时,整个AI产业也从技术研讨阶段进入“降本增效”阶段。据《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白皮书》,目前,同等算法水平所需计算量每八个月降低一倍,成本可降低百倍;2020 年,技术标志性生产工具TensorFlow框架下载量爆发式增长,仅一个月下载量超1000万次,占到了发布四年半下载总量(1 个亿+)的十分之一。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却不那么乐观。在资本侧,投资人对于AI投资的热情较2018年大为冷却。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敏敏,用“一降”、“两升”、“聚焦”来形容新的AI投融资趋势:“一降”、“两升”是指在新增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投融资的轮次后移趋势和热度不断扩大。据他透露,2020年全球新成立AI企业数量不到800家,而2017年峰值时为5000家;但是,2020年B轮及以上融资笔数占到了总笔数的62.3%,这比上一年增长了40%以上。

“聚焦”则是指AI投融资更聚焦到了新兴的应用领域,比如生物医药领域的AI企业融资在2019年只有30亿美元左右,而去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38亿美元;更火热的自动驾驶领域,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融资总额就超过人民币56亿元;此外,教育、安防、金融、消费等新兴应用领域也获得了更多资本投入。

对于上述变化,熊伟铭告诉「甲子光年」,过去投资AI公司时还未进入落地阶段,更关注技术成分有多少、团队够不够酷,现在AI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了,在他看来,这意味着“AI已经不性感了,它开始中年发福了”,所以更在意具体应用到什么场景、解决了什么痛点。

计算机视觉算法平台极视角的联合创始人刘若水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她注意到,2018年开始,一些做人脸识别的公司虽然亏损很多,但是已经开始有一些比较好的业务收入了,“所以有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就成了2018年之后的一个考量指标。”

资本冷静下来了。2016年创业者随便拿一个跟AI沾边的项目PPT ,就可以找投资人拿融资、接着不断推高该公司估值的融资热潮一去不返了。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此前AI赛道风口上涌进来的大量初创公司,将随着被资本抛弃而像泡沫一样破灭。

刘若水告诉「甲子光年」,自己在2018年时走访过300多家AI视觉企业,但现在更新当年的清单时,发现里面很多公司已不存在了。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温绵绵也向「甲子光年」坦言,之前接触过的企业中有的赛道没有公司“跑出来”,有的公司虽然还在赛道里,但自身增长却比较缓慢,对她而言,有了这些经验,可能会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做更理性的赛道判断、更早的帮助被投公司做好增长规划”。

资本冷却的重担最先就砸在了“CV四小龙”所在领域。这堪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前,由于早期需求明确、数据好获取,CV是中国市场AI行业中技术和落地均发展最快的市场。按照2021年2月的报道数据,我国各种类型的机器视觉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现在,它却成为“卷”得最厉害的窄巷。

“算法在性能上面会有差异。比如说有的算法放在一个2500元的硬件上面用,就可以达到识别率95%,”刘若水对此解释,技术已经到了降本增效层面的比拼,“有些算法必须要拿到一个5000元或者5万块钱的硬件上,才能达到95%的精确率”。

这像极了自动驾驶的起落过程。“两年前,一位自动驾驶公司的CEO,融资难到半夜睡不着觉来找我,今天就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主动权已经到他的手里了。”AI语音识别及语言处理技术公司云知声CEO黄伟告诉「甲子光年」。

在这样的时刻,想做No.1只能花费更大的力气。然而,资本本身又更愿意投资“年轻态”的赛道,CV不仅显得老态龙钟,而且还价位高昂,一位投资人告诉「甲子光年」,“我们想投四小龙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很贵了。”

2.为何资本快一步、落地却慢一步?

正是一级市场的冷却,让上市对于CV来说变成了“have to”,而非仅仅是“选项之一”。

“资方不担心企业是否亏损,因为亏损的也有好公司,但资方担心企业上不了市。”熊伟铭告诉「甲子光年」。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看,“CV四小龙”中最早成立的旷视科技已满十岁。十年,按照创投圈的逻辑,已经到了资方对企业的付出应该得到回报的年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的焦虑显而易见。

更加着急的则是企业自身。即使被称为“融资机器”,“CV三小龙”在资金上的捉襟见肘也写在招股书里:报告期内,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分别亏损了130亿元、51亿元和23亿元,但这在行业却相对常见,因为市场占有量越高,需要的业务扩张越大,亏损也就相应的水涨船高。不仅巨额亏损,三家的经营现金流也均为负值,雷神资本合伙人段文琦向「甲子光年」表示,“当一家企业的帐面资金不足以支撑它一年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它有多慌。”

对于这些创业公司来说,2019年正式开板的科创板意味着新的机会。尽管多位科技创业公司CEO向「甲子光年」表示,在上市目的地上,科创板是中国科技公司更向往的市场。但不得不说,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大大抬高了IPO的进入门槛,这把拖着高估值的AI公司们架在了半空,进退两难。【2】

现在来看,AI早年被炒得过火已经成为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也的确在风口之上带来了大量的资本。以2016年AlphaGo大战李世乭的围棋比赛为契机,AI应用的新世代拉开序幕,投资的新信号纷纷将指向这一赛道。根据公开报道,2018年AI行业共完成523起融资,总金额约667.1亿元人民币。

“如果说几年前是互联网+,那么未来五年一定是AI+。”当时,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这么表示。不过,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2018年年初,AI布道者、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AI泡沫年底要破,AI寒冬将至。

一句成谶,2018年果真成为AI赛道的分水岭。这一年,整个行业迎来低谷期:先是AI公司大面积死亡,按照企查查数据,2019年国内注销/吊销的含“人工智能”关键词的企业为2565家,是上一年的5倍;投融资也开始变难,2019年的AI行业融资数量从上年的800多起减少至527起。

AI寒冬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地难。其一,从社会层面看,AI作为新兴技术,受到安全、伦理等问题的困扰。AI隐私泄露、无人驾驶致死等问题的出现,让人和技术之间始终存在距离感,AI还没落地就已经面临重重质疑;

其二,to B的生意,本身就难做。首先是技术研发成本高昂,这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昂贵。以2019年AI人才市场为例,在美国薪酬最高的硅谷,工程类职位的平均基本年薪(Base Salary)为16.8万美元。纽约、洛杉矶、波士顿、西雅图等主要城市区的基本年薪在15-16万美元。而通常,企业为了吸引AI人才归国,需要给到更高价位的诱饵。

此外,to B行业对大客户依赖过强、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对企业资金周转而言是一大挑战。因为技术投入、销售投入先行,而客户们一般会选择集中采购、预算管理的制度,如果企业幸运能在年内收到项目结算,也已经是年底了。前方大额投入,后方却油米未进,很容易弹药不足。

同时,AI本质上是一种底层技术,机会在于与各领域的深度结合。在AI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往往是通过技术想象需求,而并非对已有的需求赋能技术。结合了AI算法的3D相机研发商光鉴科技创始人朱力向「甲子光年」举例说明,“比如说人脸识别技术,在摄像头前面技术可以做到1:1甚至更精准,但放到安防的开放场景中,在相对远距离的情况下,其实识别的准确率是很低的,这就需要涉及到整个硬件算法、整个系统的产品在场景中的优化,技术要不断在场景中磨合,而这往往是很长的时间。”

其三,以技术立身,也面临着产业上下游和同类竞品的双重竞争。一方面是,算法优势的壁垒很低,很容易受到上下游打压;另一方面,今天的CV红海市场上,已经拉响了价格战。

正如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所写:“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包括国内外科技巨头、解决方案及设备供应商、传统硬件厂商及系统集成商、人工智能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及布局,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既面临着同行业人工智能企业包括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企业的竞争,也面临传统硬件厂商以及国内外科技巨头的竞争。”

所以,为了实现商业化落地、早日盈利,各家公司的技术发展路径也开始分野,业务线出现频繁变动。比如,依图科技将业务转向芯片和自动驾驶,而业务调整更频繁的旷视科技,从to C到to B,最终落在了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板块上。

相对软件来说,硬件更好落地。一位AI企业创始人向「甲子光年」表示,中国市场上的客户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仅靠纯软的东西很难实现营收,所以算法都需要有一个硬件的载体,方便业务的规模化,这可能也是一些公司去做芯片的原因。此外,在今天的行业趋势下,“物联网”反而比“AI”更性感。

想办法变现、落地、找到新的帽子,成了CV们在上市之际的Plan B。只不过,一位投资人对「甲子光年」说,“它们在安防里陷得太深了,不太容易拔出来。”

3.决胜的关键:技术如何让市场能听得懂

AI赛道走到今天,市场中的水分已经在不断排出,PPT公司不见了。比如曾对标英特尔的芯片企业Wave Computing,由于数据流处理器性能不达预期而宣告破产;宣称利用AI技术自动化生成财务报表的智能会计工具ScaleFactor,在融资1亿美元后倒闭,实际上,它的虚假成分是部分采用人工外包方式处理。

活下来的“CV四小龙”们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疫情期间,依图科技曾在3天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开发,AI系统能够在2-3秒之内对病变区域完成定量分析。

云从科技也在视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以视觉为核心的人机协同平台,还开辟了银行及民用枢纽机场两大落地方向,据云从方资料,它目前在这两个方向的AI技术市占率已达到第一。

曾在旷视工作过的技术人员也向「甲子光年」透露,在他工作的2019年上半年,旷视就已实现超3000万元的盈利,账面上51亿多元的亏损,实际上是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导致。

当然,对于旷视科技财务数据的阴阳面,市场上各执一词,真实情况则不得而知。

不过这些在投资方和技术人员眼里熠熠生辉的科技光环,在商业模式上却常常会带来一些困惑。

以人员结构为例。数据上看,在旷视、云从和依图,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61%、50%和55.5%,均超过公司员工一半以上。而事实上,“如果把实习人员和流动性强的员工都算进去的话,研发人员的占比要更高些。”曾在“CV四小龙”之一工作过的研发人员告诉「甲子光年」。

对于研发人员占比很高的新技术公司来说,一直以来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做好技术人员与商务部门的翻译工作——“强技术、弱销售”,几乎是to B公司共同的难题。

此外,不少AI公司诞生于高校实验室——同样不擅长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商业语言。然而,商场如战场,一位科技公司CEO曾告诉「甲子光年」,科学家们鲜少能讲出商业好故事,“更多的商业知识是在开了公司后从零学起的”。刘若水则向「甲子光年」透露,2018年她走访的300多家AI公司,“大部分实验室的老师没有太多商业方面的能力,如果他去找一个商业人才合作的话,也没有那么多商业化的人才懂AI行业,所以说难度比较大,获得投资的机会也比较小。”

但是,每一天的成本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本在高校里只需要花在研发上的成本投入,到了企业里则需要养更多的人,包括行政人员、市场人员、渠道人员等等,于是虽然企业融资的数额远大于在高校实验室里拿到的课题金额,但实际上“刨去成本之后比在实验室里亏得更严重”。最后,很多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科学家,又不得不重新回到了实验室的状态。

刘若水对此感受深刻。极视角最早定商业模式的时候,就发现了开发者群体和客户群体,是完全不同的两套语言体系,所以极视角占比四成的员工是非技术背景的,专门对客户侧,而占比六成的技术背景员工则专门对开发者侧,“两边的语言体系完全不一样”,她向「甲子光年」解释。

相比来说,在落地上,商汤科技更像是一个懂技术的生意人。

首先是技术上先行一步。雷神资本合伙人段文琦是商汤科技的早期投资人之一,据他回忆,当时投资商汤的契机是:“早期有我们比较信任的投后企业想要筛选供应商,测试的时候,商汤比另一家公司分数高一些,而那个时候技术上差一个点就是很大的不同了。因为有了实际客户的认可,商汤的技术我们就觉得是比较认可的。”

其次,商汤科技在变现上走得也早。在技术领先的优势下,商汤科技较早实现了品牌效应,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向「甲子光年」解释称,产品技术指标较好,就容易产生规模效应,性价比也有明显优势,“我们在2015年就有几个大天使客户了,而且合作越久越稳定”。

虽然商汤科技被分类为“CV四小龙”中的一家,其市场份额也在2020年上半年就占据了计算机视觉近一半的市场,但随着“CV四小龙”业务的不断分野,现在仅用计算机视觉已经无法完整地概括商汤科技了。商汤科技工作人员也更愿意强调自己做底层的、赋能百业的优势,而对于“CV四小龙”的定位,业内人士向「甲子光年」透露,“是‘四小龙’中的第四名在融资宣传时开始这么称呼的”。

按照商汤科技的说法,做底层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定制化的不可复制性,二是不同场景中的巨大差异使每次进入新场景都需要从零开始。公开资料显示,创办六年来,商汤科技推出了13000多个技术模型,以及17000多个商业模型,足够多的模型意味着商汤科技的底层可以达到通用模型的要求,也就可以实现规模化、多场景的落地。

简单来说,做底层前期投入很多,就像是扎根种树,而后期就会枝繁叶茂,渗透进“百业”之中,享用前期投入的果实。刘若水也肯定了做底层的优势:“底层其实就是在定制化开发的过程当中,把所有共性的问题提炼出来,这样以后在开发或者应用的时候,遇到这个环节就不用再去花一遍功夫了,相对会简单很多”。

此前,有媒体透露,商汤科技2019年的营收达到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商汤对此不予置评。从现有逻辑和已知数据上看,商汤科技在盈利和现金流上更富态,可以“来得晚一点”,这可能是各家AI公司们在上市上表现出焦灼感,商汤却不紧不慢的原因。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怀疑态度,“AI公司的体量越大,投入就会越大,在没看见披露数据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4.上市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更关键

技术的落地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技术革命的上一场,1995年~2001年间的互联网泡沫中,互联网相关概念的股票高速上涨,纳斯达克(NASDAQ)指数也在2000年3月10日到达5048.62的顶峰。而后,随着“.com”的普及应用,则是一系列泡沫破裂的连锁反应:大面积的抛售和清盘同时开始,最快的时候,纳斯达克仅6天就损失了将近900个点。

站在今天回看,即使泡沫存在的年代,也不乏网景、雅虎、eBay、亚马逊、Google等一批优质互联网公司出现。“发展与泡沫同在”,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写照。

今天的AI产业也是如此。技术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高昂的研发投入和落地成本让亏损变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云知声CEO黄伟曾向「甲子光年」表示,“想让AI不亏损很难,但应该在阶段性的亏损中,追求如何亏得健康。”换言之,更应该在亏损中追求企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良性亏损”的定义,一位AI公司创业者也向「甲子光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市场渗透率比业务扩张更重要,如果只是不断扩大业务,那么,亏损也在同步扩大,“那这个亏损就是没有意义的。”而如果亏损能够让公司所在赛道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建立越来越高的壁垒,其实就是一个良性的亏损。

现在的AI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专注产品识别解决方案的码隆科技CEO黄鼎隆,用“微笑曲线谷底往上爬”来形容目前AI产业所处的阶段。“行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小规模试错尝试出来的,当几百、几千家公司在行业里面不断的一起寻找机会的时候,最后可能会有一堆公司没有成功,但走到最后的是找到了好的切入点和好产品的公司。”他说。

事实上,即便在当下——AI行业面向潮水的两面的同时,AI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按照德勤2021年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AI企业数量总共约5015家,成长型企业的数量为4484家,占到了全球人工智能企业的近九成。由此看来,这个行业仍旧生机勃勃。

业界和投资界的观点认为,AI产业长期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

一是人才成本的降低,元禾原点北京合伙人米菲告诉「甲子光年」,随着AI向各行业的渗透,现在的企业也更愿意招聘“AI的交叉学科人才”。同时,技术框架成熟之后,技术使用的门槛比之前降低了很多,本身不在AI行业的人,也会慢慢转到这个方向上,“AI型人才”的稀缺度低于前几年。

二是降本增效的趋势增强,技术的比拼从“算力的大小”变为“算力的效能”,而此前提到的定制化难题也能在降本增效中得以解决。刘若水向「甲子光年」举例:“比如我要卖一个一块钱的冰棍,之前我一直要用两块钱的成本才能造出来,那永远都是亏损的。但如果说我一旦变成了0.5元一个的成本,就有可能去赚钱了。”

长期向好之下,最棘手的其实是眼前的问题——比上市更难的是,如何找到新的渡口。

有人可以退下来,找到新的避风港。6月24日,人工智能公司云知声就宣布完成了D1轮1亿美元融资;

有人已经抢先一步找到了这场游戏里能够航行的船。比如,商汤科技CEO徐立在WAIC上,就正式推出了新的武器——商汤SenseCore AI大装置,据称可以解决长尾应用场景中80%未被覆盖的小问题;

有人试图找到新的希望。「甲子光年」发现,上市折戟之后,依图科技迅速转向,瞄准了投资火热的自动驾驶赛道,并通过独立运营方式设立上海依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行科技”),并由依图科技早期团队成员陈远浩领导,直接向依图科技创始人、CEO朱珑汇报;

有人刚刚获得了“科创板过关卡”,为长时间找不到渡口的AI行业撕开了一抹曙光;

有人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级市场的冷漠态度、科创板的严格监管、被美拉上实体清单…一场AI闯关记还没有打到通关。此外,熊伟铭告诉「甲子光年」,在目前的激烈竞争下,先拿到钱的通常就有了底牌,也能走得更早、更快。

而在「甲子光年」的访谈中,听到的更多回答是,只能等风来。“因为我们太新了,审查方也需要重新定义我们。”CV四小龙一家中的工作人员告诉「甲子光年」。

*助理分析师徐文璞、李智颖、王泽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1】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浙商证券——浙商策略:三分钟看中观-新股新赛道系列之十三:人工智能

【2】「甲子光年」在文章《80天28家!谁在经历科创板IPO撤单潮?| 甲子光年》中对彼时的撤单情况做过梳理。

END.

今日话题:你对还没上岸的AI公司持什么态度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时尚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推荐新闻
最美街拍丨在外滩“十里洋场”,遇见 ROLF BENZ
最美街拍丨在外滩“十里
Rolf Benz 罗福宾士:为何被誉为“德国国宝级”沙发品牌
Rolf Benz 罗福宾士:为
奥特朗节水增压花洒:解锁舒适畅快洗浴的正确打开方式
奥特朗节水增压花洒:解
Rolf Benz : 最佳配「角」
Rolf Benz : 最佳配「
最新资讯
热点聚焦
  1. 邮箱国产化安全,263以谋一域谋全局 ..
  2. 品质成就荣耀!德国贝缇Bette再登2020年&ldqu..
  3. 官宣-不放电视的客厅现在都这么设计!..
  4. 海派美学|澳瑞家居第42届中国..
  5. 10亿补贴!魅族举办安全手机节:5折卖iPhone..
  6. 升华云峰2020上半年度经营工作总结会议顺利召..
  7. 新兴技术2025年中密度纤维板(MDF)的战略评..
  8. 木材油漆施工一般是怎么做的-不同油漆施工方..
  9. 金秋十月·双箭齐发——映唐江..
  10.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 平板太阳能热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我要投稿
Copyright © 2010-2020 JIAJUS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时尚家居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