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新闻 品牌 活动
人物 展会 测评
设计 橱柜 门窗 净化 五金 建材 暖通
装修 瓷砖 涂料 地板 卫浴 吊顶 电工
装饰 家纺 灯饰
窗帘 壁纸 饰件
家具 茶几 衣柜
沙发 床榻 儿童
家电 小家电 空调 冰箱
电视 洗衣机 数码 厨电
房产
消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上市银行报告】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仍需关注潜在风险

时间:2022-08-30 17:44:02  来源:网络整理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Report

编者按:本文精选于《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1》,中国上市银行系列分析报告由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指导、《中国银行业》杂志社组织编撰、浙商银行支持,迄今为止已连续六年编撰、发布。《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1》围绕“规模、结构、效益、效率、风险”五大维度共21个业绩指标,全面梳理了54家上市银行在2020年转型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营亮点,并就上市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应对策略;特别围绕理财转型、绿色金融等热点业务,公司治理、资产质量、资本补充等重点话题,以及资本市场关注的典型案例等展开了深入研究。接下来,“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会陆续推送本年度报告的精彩文章,欢迎关注。

2020年,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不良贷款结构性分化明显,调控方向清晰;不良贷款处置全面提速,多措并举加大处置力度。2021年,在疫情好转和经济加快恢复的背景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向好面临三大机遇:外部环境改善,内生动力增强;不良处置渠道拓宽,不良化解能力提高;数字化转型提速,智能化赋能风险防控。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潜在风险点:消费金融马太效应加剧,共债风险有一定的传染性;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仍存,潜在信用风险或有所累积;理财新规过渡期内,非标问题资产转入表内生成不良。银行业应积极应对风险,以去存量、防增量、调结构、全口径融资风险管理、智能风险防控等为抓手,助力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是研判金融风险的重要指标。从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来看,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冲击明显,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但受益于前瞻性应对和多渠道处置,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向好趋势,信贷风险总体可控。展望2021年,疫情好转叠加经济恢复,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部分领域潜在风险仍需关注,需全方位防控不良以维护金融稳健运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结构分化明显

2020年下半年,在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不良处置红利释放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2020年末,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4%,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从54家上市银行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5.2%,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5%,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较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低0.29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结构性分化明显,调控方向清晰

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趋势,具体表现在业务、区域、行业、机构等方面(考虑到不良贷款结构信息的可得性,下文主要以6家国有大型银行和10家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研究样本)。

一是公司类贷款资产质量较为稳定,个人类贷款资产质量下滑明显。从业务大类来看,疫情冲击下,大型银行和上市股份行的公司类贷款和个人类贷款资产质量受经济下行、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均较为明显。2016-2019年,公司类和个人类不良贷款余额整体变化较为稳健,公司类不良贷款有波动性向下趋势,个人类不良贷款逐年小幅上升;2020年,公司类和个人类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加,同比分别提高17.2%、15.9%。从不良贷款率来看,2016-2020年,公司类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即使在疫情下依然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016年开始明显下降,2020年又出现抬头趋势,不良率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贷、信用卡不良率同比分别增加0.26、0.59个百分点,是拉高个人贷款不良率的主要原因(见图1)。

图1:2016-2020年主要上市银行公司类和个人类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

(单位:亿元,%)

(注:* 为公司类贷款及个人类贷款的不良数据,基于数据可得性,样本银行为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邮储银行、中信银行(601998)、光大银行(601818)、民生银行(600016)、招商银行(600036)、华夏银行(600015)、兴业银行(601166)、平安银行(000001)、浦发银行(600000)、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中国银行相关数据未披露。** 为个人类不良贷款的细分结构数据,根据数据可得性,样本银行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相关数据未披露。资料来源:银行年报,作者整理,下同)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资产质量对疫情的不对称冲击更为敏感。从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来看,2016-2019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不良余额整体较为稳定,不良贷款率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地区均有下降趋势。2020年末,长三角、环渤海、中部地区不良贷款和不良率明显增加,不良贷款同比分别提高30.5%、32.6%、27.0%,不良贷款率分别增加0.05、0.32、0.07个百分点;珠三角和西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虽然有所上升,同比分别增加19.4%、25.8%,但不良率小幅变动,珠三角降低0.13、西部增加0.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出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下降9.2%,不良贷款率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见图2)。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较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疫情冲击下风险加快暴露。2021年,上市银行需要重点关注长三角、环渤海和中部地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图 2 2016-2020 年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区域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注:根据数据可得性,样本银行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 11 家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相关数据未披露)

三是疫情冲击影响大与政策调控力度强的行业资产质量有所恶化。从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房地产业不良率较高。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2016-2020年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调结构、去杠杆、处置不良效果明显;疫情对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冲击较大,2020年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加44.4%、22.1%,其中住宿餐饮业不良贷款率同比降低1.6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30%,“应延尽延”政策的落地是住宿餐饮业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房地产业不良余额和不良率2016-2019年整体趋稳,但2020年大幅增加,不良余额同比增加49.5%,不良率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见图3)。疫情以来,房地产业受政策管控压力较大,房地产融资出现明显收紧信号,金融化、泡沫化倾向依然较强。

图 3 2016-2020 年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注:根据数据可得性,样本银行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 15 家银行。中国银行相关数据未披露)

四是六大行不良“双升”与上市股份行不良普降形成鲜明对比。2020年末,六大行平均不良贷款同比增加22.2%,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45%,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相比而言,上市股份行的资产质量压力较小,平均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小幅增加4.5%;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尤其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9%,不良贷款率同比降低0.47个百分点,“双降”幅度最大。国有大行普遍保持拨贷比持平,2020年末拨贷比仅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主动暴露使不良率上升,拨备覆盖率被动下降;上市股份行则基本保持拨备覆盖率持平,加大核销力度使不良率下降,消耗存量拨备,使得拨贷比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处置全面提速,多措并举加大处置力度

为应对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冲击,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处置力度空前。上市银行加快不良处置,通过尝试不良处置新方法、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让不良处置的“量、质、效”迈上新台阶。从公布不良贷款处置的上市银行来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同比增速分别为15.3%、31%、35.5%、20.3%(见下表)。其中,工商银行处置不良的规模最大,为2176亿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74%;光大银行处置不良的增速最快,是工商银行的2倍多。上市银行积极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核销和清收依然是主要的手段,占处置总量的50%以上;资产证券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同比增加130.4%、91.6%,逐渐超过清收不良的规模;债权转让和债转股也成为处置不良的有力途径。

2020 年部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情况表

除了传统的处置不良手段外,上市银行纷纷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不良风险防控,健全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从源头到末端全面防控信贷风险。2020年末,六大行和上市股份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加超过30%。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其核心战略之一,紧紧围绕科技赋能业务,以数字化驱动业务转型。工行构建“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险管控模式,推进“融安e”系列风控系统建设,打造智能风控品牌。建行优化全面风险监控预警系统、“慧风控”手机APP、负面舆情“神投手”,增强移动风控能力,提升预警前瞻性和准确性,构建集团统一风险视图,支持客户全量风险敞口实时加总和逐级下钻。农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在线用户风险识别、客户行为风险识别、贷中组合风险管理、贷后预警指标体系、催收系统等五个风控子系统全面上线,涵盖经营全流程,精准识别客户风险。邮储全面摸排资产风险底数,上线“金睛”系统、开展智能化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强化“三道防线”管控有效性,及时识别清理风险隐患。光大积极探索智能风控系统建设,上线“财富 AI+”,实现AI合格投资者认定、AI产品讲解和AI智能视讯鉴证三项业内领先的智能风控功能。平安持续强化智能风险中台建设,以科技引领业务全面革新,通过升级贷前、贷中、贷后AI风险机器人,覆盖贷款全生命周期并全面渗透到贷款产品的风险管理运作中。

2021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监管的大力支持下,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持续拓宽,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将加速消化。核销规模有望继续保持20%的增速;清收将借力专业化队伍、金融科技提高效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日益成熟,或将成为更多上市银行处置不良的关键手段。此外,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率先尝试,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转让落地,平安银行以公开竞价方式成功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在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累了个人不良批量转让和单户对公不良转让的经验后,更多的试点银行会把握机遇,尤其个贷不良较高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更有动力利用新手段处置不良。上市银行积极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手段,加快不良贷款迅速出清。

资产质量管理仍需关注潜在风险

2021年,在疫情好转和经济加快恢复的背景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向好面临三大机遇:外部环境改善,内生动力增强;不良处置渠道拓宽,不良化解能力提高;数字化转型提速,智能化赋能风险防控。但仍需关注潜在风险点:消费金融马太效应加剧,共债风险有一定的传染性;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仍存,潜在信用风险或有所累积;理财新规过渡期内,非标问题资产转入表内生成不良。

第一,消费金融马太效应加剧,共债风险有一定的传染性。2020年疫情冲击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等不良率走高,再加上监管大力整治不合理的催收行为,银行业的消费金融业务明显放缓。2021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上升,央行强调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监管环境趋严有助于消费金融的合规经营和规范发展。定价和风控模式完善、自营渠道丰富、科技实力较强的大型银行消费金融业务优势进一步凸显,从客户筛选、贷中管理、贷后追踪等方面入手,打击套利投资者的共债行为,从存量和增量上抑制不良。合规意识弱、风控能力差、过度依赖第三方互联网工具的中小银行消费金融风险压力较大,居民杠杆率较高导致存量的个人不良难以处置,贷前调查、用户画像不够精准或加剧消费者多平台套利的共债传染风险。银行间消费金融业务的马太效应加剧,中小银行的个人不良风险值得关注。

第二,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仍存,潜在信用风险或有所累积。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管控持续严格。2020年末,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划定了房地产贷款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上限两条“监管红线”;2021年3月,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严禁经营贷流向房地产领域,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要求。当前,房地产行业房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叠加疫情冲击、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呈现高杠杆、低需求的特征,房企存在较强的融资需求。在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不断收紧的情况下,房企的违约率大大提升,不良率上升势头明显。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虽然在逐步压降,但仍然较其他行业相对较高,再加上疫情好转、经济恢复,部分投资者对于房产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倾向仍较强,潜在的信用风险需要审慎预防。

第三,理财新规过渡期内,非标问题资产转入表内生成不良。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个别银行资产体量较大,表外问题资产较多,现存的老产品中还有周期较长、处理起来复杂程度高的资产,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隐患。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相对较低,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占比较高,尤其是农商行,理财产品转型起步较晚、难度较大、进展较慢,净值化转型明显落后于大中型银行。因此,资管新规过渡期后,中小银行的非标不良资产风险暴露或进一步突出,要注意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合理规避风险。

此外,需要关注普惠金融和“三高”行业的不良资产风险。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的目标,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首贷户”考核,指出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要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预计2021年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3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政策工具再度延期至年底,2021年末普惠企业贷款将集中到期,“首贷户”考核也增加了客户筛选的不确定性,需要关注普惠金融贷款的资产质量。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在“30·60”目标下也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银行正稳步退出传统“三高”行业,煤电等传统能源企业面临贷款收紧等现实问题,高碳产业金融违约风险或成倍增长。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启示与建议

2021年,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不减,在净利润修复、业务转型的攻坚时期,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反弹风险,以去存量、防增量、调结构、全口径融资风险管理、智能风险防控等为抓手,助力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多渠道处置存量不良。综合运用传统处置和新型处置工具,多措并举压降不良。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在符合监管部门规定和要求的情况下,采取应核尽核政策。持续完善清收机制,配备专业的清收队伍,给予一定的激励保障,规范清收流程,提高清收效率。稳步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总结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的经验,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发行力度,提高资本市场运作能力。积极尝试单户对公不良转让和个人不良批量转让,把握新政策机遇。加强与国有和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沟通协作,强化不良贷款信息共享,探索合作新机制,借鉴已实践银行的经验,在估值模型、定价机制、后期跟踪、风险管理等各方面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全方位防控增量不良。在监管环境趋严、政策红利到期的环境下,上市银行的增量不良在消费金融、房地产领域、非标问题资产、“三高”行业或将有所暴露。一方面,上市银行要进一步做实资产风险分类,准确识别风险水平。对于疫情冲击严重、债务压力高增、自身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其信贷类和非信贷类风险资产要严格按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确定资产类别,符合不良要求的必须要划定为不良。稳步降低不良偏离度,有条件的银行可以将逾期超过60天甚至30天的资产划定为不良,真实暴露不良,前瞻性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另一方面,加强贷款管理,从源头到末端严格把控风险。完善贷款审批链条,做好贷前、贷中、贷后审查,加强信贷全流程风险防控。实现贷款客户动态分类分层和差异化管理,精准收集和分析客户贷前信息,把好客户准入关,贷中环节实时监控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还款能力,强化贷后尽职管理,确保贷款正确使用。

信贷结构优化做好“加减法”。优化信贷结构是化解存量不良、预防增量不良的有效手段,上市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质量情况,在信贷投向上有增有压,做好“加减法”。从政策角度来看,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银行业要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普惠金融是银行业下沉服务重心、落实“六稳”“六保”的着力点,绿色金融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手段,科技金融是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信贷结构优化要在这类业务上做“加法”。对传统“三高”、房地产等领域要适当做好“减法”,在满足刚需的基础上保质减量,避免挤占过多的信贷资源。从地区来看,长三角、环渤海和中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迅速,受疫情冲击不良风险有所暴露,对该地区这类企业的新增授信要更加谨慎。从行业来看,压降高不良率行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加速不良处置,增加对不良率较低行业的信贷投放,前瞻性预防不良贷款的生成。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一直较高,尤其是制造业的细分子行业较多,银行业要强化对细分子行业的信贷质量监控,压降高不良子行业的信贷规模。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住宿餐饮业受疫情冲击严重,至少未来两年内不良率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在这类行业也要审慎授信。

强化全口径融资风险管理。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银行业加速理财产品转型,全口径融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银行业要改变重信贷资产轻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监管思路,坚持信贷风险和非信贷风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立专门的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非信贷资产损失评估、风险分类和拨备计提的标准,从制度上规范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治理。强化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监测,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加大检查频率,加强非信贷资产会计核算管理,不断提升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此外,探索“投商行一体化”经营,加强与理财子公司、证券子公司的密切配合和信息共享,完善联动机制。

完善智能风控体系。金融科技不仅能够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也助力银行健全智能风控体系。上市银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隔离等智能化防控能力,搭建贷前、贷中、贷后全业务广覆盖全流程的智能信贷风控系统。推广应用智能风控体系,持续提升风险模型的风险辨识度,对客户资质进行更精确的判断,保证获客质量。优化贷款审批模型,放款与否、放款金额及利率完全实现智能化决策,持续推进风险前置。实现对客户全图谱、账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监控,及时调整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和信贷政策,动态分层管理客户评级。利用智能化的手段进行催收分级、权限分配、外催支持,降低催收成本,提高客户还款率。

作者

郑忱阳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更多报告内容请关注本公众号:

【头条】重磅独家!《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1》发布:上市银行业绩整体保持高质量增长

【上市银行报告】2020年上市银行经营亮点

【上市银行报告】总结2020年上市银行面临的七大挑战

【上市银行报告】2021年上市银行发展趋势

【上市银行报告】2020年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概览

【上市银行报告】提升上市银行独立董事履职有效性

【上市银行报告】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银行报告】提升上市银行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和多元化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时尚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推荐新闻
擦窗神器,国货匠心!赫特C6擦窗机器人惊喜上线
擦窗神器,国货匠心!赫
Rolf Benz 罗福宾士:为何被誉为“德国国宝级”沙发品牌
Rolf Benz 罗福宾士:为
2022话题榜:00后男性进入适婚年龄,“三好厨电”成新风尚
2022话题榜:00后男性进
Rolf Benz : 最佳配「角」
Rolf Benz : 最佳配「
最新资讯
热点聚焦
  1. 新氧金星:六大战略赋能机构降本增效,掘金轻..
  2. 品质成就荣耀!德国贝缇Bette再登2020年&ldqu..
  3. 官宣-不放电视的客厅现在都这么设计!..
  4. 海派美学|澳瑞家居第42届中国..
  5. 10亿补贴!魅族举办安全手机节:5折卖iPhone..
  6. 升华云峰2020上半年度经营工作总结会议顺利召..
  7. 新兴技术2025年中密度纤维板(MDF)的战略评..
  8. 木材油漆施工一般是怎么做的-不同油漆施工方..
  9. 金秋十月·双箭齐发——映唐江..
  10.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 平板太阳能热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我要投稿
Copyright © 2010-2020 JIAJUS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时尚家居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