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商用的大规模部署,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3月22日,在“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专家普遍预测,6G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 对于未来的应用场景,业内专家认为,6G的应用将远超通信范畴,除了弥补5G规模化应用的不足,还将推动万物互联等既有场景进一步成熟,拓展全息通信、多维感官互联、智慧感知、元宇宙等新应用场景。未来3-5年将成为6G潜在关键技术的窗口期,需要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商用期间付之于实际部署。 推动5G向6G演进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6G发展。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 会上专家普遍预测,6G将在2025年左右启动相应标准化工作,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相比5G,6G的内涵将远超通信范畴,可以提供极致性能,并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重大飞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从1-4G到5G再到6G是从“线”到“面”再到“体”的提升,未来6G将走向人机物灵充分联合、虚拟结合、智慧涌现的泛在智简网络。6G的通信指标相比5G将有10-100倍提升,将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除了要增强传统技术,还要再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的技术研究,包括AI辅助的信号处理、量子通信赋能6G、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反射面等技术。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指出,未来3-5年将成为6G潜在关键技术的窗口期,是抢占通信领域技术制高点和培育产业基础的关键。 对于未来6G的网络部署,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王俊表示,6G将整合已有的地面网络和包括低轨卫星通信在内的非地面网络,提供全球覆盖,为不发达的地区提供更好的网络连接。 王俊提醒,随着发射成本的降低,大型的超低轨卫星星座通信很可能是6G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会实现比地面更低的时延,弥补无线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的不足,大大提高通信网络部署能力,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G的应用需求在哪里? 虽然6G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但业内有观点认为5G技术尚未真正普及,6G落地言之尚早,需求端不足将成为6G技术全面推广的绊脚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出清晰的应用场景。 在王俊看来,6G将进一步发展出超越通信的能力。除了把增强宽带、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互联的5G三大场景进一步推向成熟,6G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和感知两大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未来研究院院长崔春风指出,通过泛在的智能和感知技术,未来6G会支持更多细分的应用场景,比如发展交互式全息,全息物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类似实体之间的直接交互;通过全身传感器收集身体数据虚拟出一个数字孪生人;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出触觉、味觉的通感互联;元宇宙将进一步成为可能,实现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打造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全新世界。 “6G的愿景和潜在技术很多,现在一年的流量在6G时代将是每天的流量。”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提到,如何将真正有商业价值的6G愿景甄别出来,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6G期间付之于实际部署,将是未来几年科研的重要任务。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庆扬也强调,目前5G在行业应用方面仍然在摸索和推进,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行业和产业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了初步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初步的规模效应。未来制定6G标准之前,需要思考6G在网络架构上如何满足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同时,王庆扬指出,6G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应以绿色节能为基本原则,提升系统的能量效率,实施生态运营,既要研究6G系统本身的节能,也要关注6G如何助力全球各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 (作者:缴翼飞 编辑:周上祺)
|